春节前,2014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在万众期待中开始向各区县教研下发,酝酿了好几个月才面世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水落石出。甫一露面,语文科目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微写作、俗语对联、理解性默写……让考生不知如何下手。但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虽然题目的形式变得新颖灵活,整体难度却是不升反降,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彷徨莫知所之,徒增恐慌情绪。需注意的是,此前市里曾统一出过一套测试卷,里面的很多题型都变成了《考试说明》的样题,但样题与东、西、朝、海四区的期末统考试卷却有很大出入。
选择辅导班当心被“忽悠”
《考试说明》中各项改革的要点之一,就在于为语文创造一个日常应用的语境。通过十余年的母语教学,把“高等”的语文带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而不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考完就忘的状态。但是,与考试改革相比,教材、教法的跟进速度相对滞后。这就需要: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具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特别是新初一和新高一,三年后将面临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考改革,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关注、收集考试真题,不打无准备之战。另一方面,选择一个确实有效的课外辅导班,也能让备考少走弯路。
但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报班时,不要被所谓“独家内幕”、“最接近高考命题”等说法迷惑。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家机构是否针对考试变化,设计出了新的课程产品。不过,所谓新产品,并不是指考对联,就开个班,专门讲如何对对联。而是如何帮助考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考试背后所要求的能力。确实,文科学习需要积累,但对于课外辅导机构来说,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归咎于其个人“积累不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常说:“考试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老师”。特别是对于中高考把关老师来说,对考试必须具备敏锐的感悟力,并形成独到的,能够被学生所理解的解题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科学习也有“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