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峰
公务员抱怨车改补贴不够花,称再下调不够打车。7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的两个公车改革文件公布,文件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一位每月拿500元补贴的商务局公务员表示:“不知道领导的补贴够不够,反正我是不够用。”但他补充说,如果补贴标准下调,自己也能接受,“不能打车就只能坐公交了,工作还是要想办法做的。”(7月21日《新京报》)
“不能打车就只能坐公交了”,一副很委屈、很无奈的样子。我想提醒这位公务员朋友:谁说公务员就不能坐公交,只能坐专车和打车呢?公交车原本就是人们出行的最主要方式,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坐公交。公务员坐公交,只是回归常识和本分罢了,没什么可抱怨的。当然,对于此前已经习惯了搞“特权”的人来说,突然之间只能“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心理落差肯定小不了。
毋庸讳言,当前在一些公务员身上,还残存有不少奢侈浪费的不良作风和脱离群众的特权意识。老百姓担心车补成为公务员的变相福利,而部分公务员却抱怨车补不够打车。这很可能给改革造成一定的干扰甚至是阻力,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此次车改被称为“破冰之举”,是一次真正的触及利益、触及根本的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等举措更是前所未有。据媒体梳理发现,从1997年至今全国17个省份至少39个地市县区曾高调车改,但彻底触动坚冰的仅有南京、杭州、温州、宁波等地。此次车改能否全面铺开取得预期效果、彻底解决公车领域存在的痼疾,一要看上层的决心,能否不达目标决不收兵;二要靠执行的刚性和力度,能否对有令不行、阳奉阴违、走形式搞变通者严惩不。
车改了,公务员咋出行?这本不该成为问题。看看普通百姓平时是咋出行的,地铁、公交都可以坐,骑自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个自行车希望是公务员自己出钱购买,而不是像某些地方那样公家出钱搞所谓的“公务自行车”。
(摘自凯迪社区,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