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5广州小升初政策,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小升初动态 > 小升初变阵 家长焦虑如何破

小升初变阵 家长焦虑如何破

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5-03-18

  广州小升初政策变革 或引二至三年“震荡期” 学区制办学能否“破题”? 


 

  义务教育均衡化

  京沪粤试水观察

  (下篇)

  “大小联盟”没有了,“竞选”没了,“奥赛”没了,随着广州小升初招生方案的出台,及后续相关政策的发布,旨在禁止种种乱象、切实为学生“减负”的政策,让改革前深陷小升初备考的家长们对孩子小升初未来感到了“未知”的焦虑。

  教育专家称这次改革或引起两到三年的“震荡期”,教育行政机构需要通过变革来一步步完善未来的相关政策,让孩子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今年小升初的家长们则更加关注孩子到底去哪所中学,努力在改革“震荡期”寻找出路,不愿把孩子的未来交给“未知”。


 

  文/广州日报记者张丹、武威


 

  最累小升初 家长吐槽多

  政策不断调整 

  家长不断“应对”

  近日,广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重申加强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管理规定的通知》,严禁学校将“奥赛”成绩、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等与招生录取挂钩,任何部门、学校、社会团体、机构等组织,未经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奥赛”在内的任何学科竞赛、读书读报评奖和考级等各种竞赛活动。

  宝妈和宝娃为竞赛、择校考试准备了9个月的时间,滞后公布竞赛成绩,让他们之前的努力,有种“付诸流水”的感觉。

  近两年来,她一直在关注小升初政策的调整,随着政策的不断改变,她和孩子准备的方式也不得不进行改变。

  她告诉记者,她和孩子始终都“奋战”在小升初的道路上,如今,一切都成未知数,让她心力交瘁。

  当初,她选择购买房子时,就已经看中了在住处周边有着不错中学,能够让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政策的诸多调整,她不得不从“一定会进入好初中”的梦境中醒来,面对现实,积极做出应对。

  但是,每次的应对似乎都赶不上政策的变化,在她和孩子都已经准备到“只欠东风”的时候,往往刮来的是“西风”,让他们阵脚大乱,十分焦虑。

  家家都是一个娃

  谁敢拿运气赌前途

  锐爸的孩子校内、校外成绩都很好,他说,在小学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会接受电脑派位的选择。

  在老三区(海珠、越秀、荔湾),家长们普遍认为初中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不但拥有“名校”,也拥有“差校”。而电脑派位的结果就是,有可能被派到名校,但是,更多的可能是被派到相对较差的学校。

  “其实我们家长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不想让孩子到差学校受到不好的影响。”锐爸说,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家长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非要进名校不可,只是想让孩子在初中走读的前提下,进入到一所相对学风比较正的学校。

  他解释说,孩子在初中正处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想因为当初的“选择”错误,而让孩子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想学校里到处都是卿卿我我,还有可能接触到毒品。”

  在锐爸住处周围五公里的范围内,有六七家初中,其中的两所学校是他不愿意让孩子前往就读。因此,他将“赌注”押在了相对较为“靠谱”的民校上,从上奥数培训班,到准备竞赛,到去年9月以来的各种考试,他希望更多的“筹码”能够放在孩子小升初时增加“分量”。

  能否公校先派位

  不满意再来选民校

  “有初中的示范性高中、市外校、区外校,还有一些特色初中,其实都是不错的公校资源,我希望先派位,不满意再选民校。”一个小升初Q群里的一位爸爸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少,他们认为,目前选择民校与公校的顺序,让他们只能在一开始就做出“选择”,选了民校,就无法继续参加公校的电脑派位,参加了电脑派位,由于时间滞后,自然也没有办法再申请民校。“这样一前一后的顺序希望能改改。”

  一个小升初Q群很活跃的丽妈建议说,电脑派位之后,如果学生没有被派到满意的中学,学生有选择民校的权利,这样对于良好的学生或者是优秀的学生才是更加公平的一种做法。

  现在,民校率先选择学生,公校成了“兜底”,这样,优质生源反而更加容易进入到民校就读。“因为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命运,被掌握在电脑派位这种事情上。”

  她表示,这也与部分片区内的各个学校教育质量有“差距”有关,如果学区内的初中教育大部分都相差无几,好坏之分并不明显,她也不愿意让孩子就读民校,毕竟孩子只要在相对较为“正常”一点的学校就读,凭靠自己的自学能力,也是能够考上不错的高中。“关键是能够离家近,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多些交流。”

  有家长表示,现在,民校拥有率先选择学生的权利,公校成为“兜底”,这样,优质生源进入民校就读,与公办学校的生源差距越来越大,以后想要读优质学校必须花钱,对于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是不公平的。“学位房已经给低收入家庭设了门槛,小升初再加一道槛,低收入家庭享受优质教育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少。”

  对于这点,丽妈同样认同,她曾专门“考察”过其他城市小升初政策,比如杭州,一般都是公校先进行招生选拔,然后民校才“兜底”招生,这样对公校能够满足要求的好生源就自然留在公校,部分没有进入到理想学校的好生源也会进入到民校中,无论是公校还是民校,都会有好生源进入,是非常“合理”的一种做法。

  同等派位差距大

  家长焦虑“不确定”

  家长的焦虑已经不再是成绩好与坏的焦虑,而变成学校选择“不确定性”的焦虑。

  长期关注广州小升初的某教育机构专家赖爱涛认为,家长们的焦虑源于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他解释说,从小学阶段来说,天河与越秀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一到了小升初阶段,由于天河是对口直升,而越秀是电脑派位,所以两个区的家长的焦虑感就比较出来了。

  天河区的家长往往并没有那么焦虑。这点似乎得到了无论是家长还是专家的共同认同。他解释说,由于天河区是对口直升,所以对于家长来讲,从孩子一上小学就知道,孩子将来会上哪一所初中,如果对口是比较好的学校,自然就“前途无忧”,但如果是对口比较差的中学,家长也可以及早做出“应对”。有种“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感觉。

  但是,如果是越秀区,家长就很难做出抉择了。一边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一边是放弃可能的“名校”资格进入民校,二者很难权衡,也疲于应对。因此,越秀的家长明显比天河的家长更加焦虑。“家长肯定希望是派到好的学校,但如果派到了一个差的学校呢?”

  他介绍说,在十多年之前,越秀也和天河一样,进行对口直升的做法进行小升初,但是,随着“名校”周围开始越来越多买“学位房”的家长,“名校”的学位明显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只好进行改变。从对口直升,到电脑派位,也是为了让这种看似“运气”的方法,能够坚持义务教育的公平。


 

  破题小升初 各区有不同

  天河:85%学生对口直升初中

  从2002年开始,天河区就开始探索学区化办学、小升初“对口直升”的政策。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柳恩铭曾表示,“学区化”将会按照六个学区来发展,第一个学区是天河北、五山这一带,以47中为龙头;第二个学区是泛珠江新城地区,以天河中学和天河外国语学校为龙头;第三个学区是以东圃中学为龙头的东部学区;第四个学区是以89中为龙头的东北部学区;第五个学区是以75中为龙头的西北部学区;第六个学区是泛智慧城优质教育学区,是以未来的执信中学天河校区为龙头。每一个学区都是一个优质的教育集群,每个学区中每所学校硬件配置一样,资金投入一样,师资结构也是一样的。每一个学区都会遵循小学按地段入学、小升初对口直升的升学方式。

  教学资源均衡是前提

  龙口西小学校长尚国银告诉广州日报记者,目前学校85%~90%的户籍学生“对口直升”入四十七中。这几年,学校对口直升的比例一直在走高,“学区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家长可以不用为了更优质的师资而舍近求远,让自己的孩子就近上小学,天河北路附近五六所小学的学生,只要符合户籍条件的,通常都会选择直升,免去了很多小升初的烦恼。”

  当然,尚国银也表示,学区化必须具备几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区域内师资的均衡:“很早以前,我们天河区靠体育中心一带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比区里其他地方要好,很多天河区的家长都会择校,不少孩子跑来我们这里上学;而例如天河的龙洞地区则处在城乡结合部,生源质量、家长素质也参差不齐,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太高,所以不少龙洞的学生产生了择校的想法。但学区化办学之后,体育中心附近不少学校的优秀老师,去到天河的东部、北部一些教学质量不太高的学校交流,而且天河这些年所有的学校都在吸纳优秀的青年教师,所以通过多年来的运作,我们慢慢将天河区内的师资变得均衡了。”

  第二个条件,就是家长的观念转变:“以前我们片区里面的小学、初中还有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的称呼,从2006年、2007年开始,这些称呼就慢慢不提了,就是为了转变一些家长的老思想、老观念,我们不能老是认为这是好学校,这是坏学校,学区内的教学资源已经相对均衡了。”

  学区化要“因区制宜”

  尚国银表示,广州市的其他地区在进行学区化改革时,还应当“因区制宜”,注重学区内的师资逐渐走向均衡。

  天河区47中的Z姓教师告诉记者,天河北一带的人口素质较高,所以从那些学校对口直升上来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好,而学校的老师也经常会去对口的小学里走动,达成“深度联盟”,因此他们对未来学生的整体素质很有把握,“天河其他的区域也是这样,这些年所有的中学都在吸纳优秀的教育人才,很多青年教师的水平都非常高,加上我们学校之间经常有交流,所以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很均衡。”

  白云:不少孩子自主选择学校

  按市教育局印发《2014年广州教育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所言,白云、花都、南沙、萝岗、黄埔、从化、增城的中心区域也将初步实行学区化办学。

  白云区集贤小学校长刘利告诉记者,每年从学校毕业的100多个孩子中,“自主选择”初中的仍居多,选择就近划入片内公立初中的学生为少。据刘利介绍,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少孩子并非本市户籍:“白云区的外来人口比较多,有的学校广州市户籍的学生只有1/3左右。”

  当然,刘利还有另外的苦恼:“其实,这么多年来,白云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很大,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去年还在教育局组织的论坛上发言,汇报了我们学校的情况,天河区的老师听了都啧啧称叹,说白云区有这样好的学校,一定要来参观一下,但很多家长还是用老眼光来看我们,觉得白云区的教学质量不高。”

  刘利支持白云区的学区化尝试,她认为这样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升学选择,但她仍表示出了担心,白云区的区划面积很大,外来人口很多,每个划片的教学情况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学区化办学还应逐步推行。

  “学区制”为教育均衡化 

  “震荡期”学生如何求公平?

  在国内,多个城市如西安、深圳等都在教育方面尝试“大学区制”,广州尽管没提出“大学区制”的正式改革,但是在招生方面也采取了“多校划片或单校划片”的招生方式。

  其中,多校划片的学校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单校划片的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或划分地段的方式进行招生。

  广州某教育机构专家赖爱涛认为,“学区制”的尝试有益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不失个性。他建议,在下放示范性高中学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区制”建设。在建立学区之后,学区内的老师、校长需要进行走校流动,将教育在学区内达到进一步的均衡。同时,学区内的学校享受同册同教的课堂教育。在特色资源方面,能够达到资源共享,不同学校的特色教育资源,都能够在学区达到共享利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则指出,在新政策下,民办教育方面将会碰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今后民校不能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所以“面试”似乎成为民校选生源的唯一方法。

  “民校和公校不同,他们如果考试成绩差了,自然会影响到生源,会形成恶性循环。”上述教育专家称,因此,民校一定会选择其他的替代方式来完成“择生”。他介绍说,民校可以在举办学校开放日的时候,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可能委托第三方进行相关的考试,从侧面了解孩子的考试情况,成为“面试”的参考。

  此外,更有一些“胆大”的民校,会直接自己出题,委托第三方考试,然后自己阅卷,直接对学生进行“变相”考评。

  他认为,政策的改变会产生两到三年的“震荡期”,最终会有更加适合的招生就学政策出台来指导小升初工作。

  但他的观点也引来了家长们的“质疑”,那些在“震荡期”的孩子,是否就要去承担“震荡”带来的影响,而这样又是否公平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