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前日,广州市第二中学与省内外十所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十所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
双方协议,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给予学生专业调剂和就业指导等便利。
为新高考“探路”
对于二中的在校生来说,这样的合作有什么实惠呢?南都记者从二中方面获悉,协议高校将不定期来二中举办讲座、辅导等活动。二中毕业生被协议高校录取后,高校在同等条件下,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学生专业调剂、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等便利。
二中校长张先龙表示,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必考+选考”。“这次跟高校的合作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专业看重学生什么样的才能,这些都是未来合作探索的方向。”张先龙称,这次合作也有利于大学对中学的了解,而中学的老师也可以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更新知识结构。
合作面向全体学生
张先龙表示,与高校的合作是全方位的,面向全体学生,但相对而言,“应元班”的学生可能在某些科研项目、专题上,跟高校的教授合作更深入,更紧密些。“比如,如果有学生提出某一个研究题目,刚好跟合作高校的研究领域吻合的,那就可以得到相关教授的具体指导。”张先龙表示,今年,二中“应元班”将继续在广州中考独立批招生2个班,共100人。
二中“应元班”特色是以基于“元”文化的“网格教育”,即基于网络时代的人格教育。张先龙认为,人类创造了科技,但是科技也束缚了人类。“网格教育”具体来说,即把“无IC”等实践活动纳入到网格教育的课程体系。“无IC”指的是没有电子产品的活动(I指的是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C指的是com puter即电脑)。学校通过书香阅读、社团、科技文化节、远足春游等活动,滋养学生的心灵。课程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重视阅读和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