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举办的大学生创业交流会上,一个摊位展板上详细展示了创业融资流程。C FP供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号角。客观上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如果大学生想去创业,应该怎么办,听听创业者的建议。
政策
大学生创业可获学分,可休学创业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意见》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为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针对以上情况可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此外,《意见》也再次提到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
解读
对高校学生是非常大的利好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院长、广东卓启投资总裁张锦喜说,这一政策对于高校和在校大学生都是非常大的利好,“有了这个文件,在高校创业中碰到的各种障碍迎刃而解,包括校长带头成立创业管理委员会,各高校要成立创业实验室和孵化基地等等,都表明高校将从各方面去支持大学生创业。此外,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高校的资源拥有更多的链接平台。高校不仅要支持学生的项目,还需要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跟踪,借助学校的力量帮助创业学生进行宣传推广,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强调,“这并不是单纯地鼓励发起一场大学生创业的运动,而是指向高校育人核心。《意见》体现的都是‘向学’导向,比如其中非常关注学术创新、科研攻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有助于形成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也只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
数据
近日,共青团广东团省委发布《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蓝皮书显示,在广东大学生群体中,尽管相当多人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实际的创业率却很低。
据调查,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的比例本科、专科分别为50 .1%、72.0%,但是真正自主创业的比例不足1%,明显低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表明尽管广东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是很多人最终未能落实到实际行动。
研究发现,其中一大原因在于创业环境还有待优化。数据显示,78%的在粤大学生认为创业环境较差或一般,存在政策落地难、政策主体分散、申请门槛高、申请程序复杂等问题。例如,政策执行对象多被限定为本地户籍大学生,外地户籍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难落地;小额贷款多存在门槛高、流程长和程序复杂等执行难问题。
在受访的创业大学生中,有47.34%的创业项目来自于社会网络(家庭除外),来源于高校和政府的分别为23.21%和10 .95%,说明学校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对高校教育创新系统最不满意,尤其是对“场地设备”的满意度偏低,满意分仅有2 .95分(最高分为5)。
声音
承受不了压力,创业难以成功
尽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大众创业,万种创新。但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在陈金城看来,创业者需要有创业者的心态,“如果你不能承受一些意想不到的压力或者想着短期成果,是不可能创业成功。”在其创办“悟空校园”之前,就曾在学校附近创办一个K TV,但是后来因为消防原因而被迫结业,而他之后也转向其他的创业方向。
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的确会接触到很多的社会资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清晰自己的方向,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也能带动就业
在张院长看来,如果你是有想法和一些模式和团队雏形,那你都是可以去落实创业的。“目前国家已经把创业和就业并列,并且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张院长认为,因为创业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你真的去实践,那么相对的,你会在这过程中,提高你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能带动就业。如果发现现在不是自己成熟创业的时候,对他的就业有一个落地性的指引,明确自己的一种状态更好的就业,学生就不会那么迷茫。
建议
勇于迈出第一步,坚持走下去
目前广东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很多大学生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重要的是有了创业的想法应该如何去行动。
张锦喜说,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创业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不足,没有资金或者实践用地场所;在高校层面,目前也并不是真正的学分制,有些课程的理论性强和课时过多会导致学生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实践。
然而,这并不是说大学生创业并不可行。很多学生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但是往往不能确切落到实处,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资源,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走出去第一步。“做出来是大学生创业必须要经历的一步”。
创业是各种能力与资源汇聚而成,首先想一切办法坚持,当他全力以赴他就会去寻找所需要的人、事、物和资源。当他们走过那段时间,走过那段打磨之后,团队就会非常顺利。
张院长建议,有些大学生虽然有想法,但会因前期没有资金或者场地而搁置了。但是这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做出来,“哪怕是很粗糙的,也要将雏形落地。”其次可以在同学中传达你的理念,在这过程中拓展、优化自己的想法,再借助宣传走出去。这过程既是一种改进,也是对自己创业的一种考验。
整合资源关注创业平台信息
然而,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大学生可能还是会面临着没人没钱没方法的问题,而社会资源的整合则显得尤其重要。
前不久刚获得2000万A轮融资的“悟空校园”的联合创始人陈金城说,“学校里面的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在这时候则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可以从这些地方入手,自己初步尝试或者加入别人的团队,观察学习他们的创业模式。”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创业平台,除了利用自己学校或者身边的一些资源外,学生本身也要关注一些创业平台的信息,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创新创业训练营,并且大胆地对外宣传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张锦喜建议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创新意识,学习相关的创业技能,还可以联结更多的社会企业资源。“一般的创新创业训练营,如卓启创新创业训练营,会有一笔创业基金,如果你的项目有吸引力的话,直接就可以在这类的训练营中得到基金的扶持。”
近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连挂五个牌子,包括广州市开发区科技孵化器试点、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卓启岭南创新创业特训营等。首期特训营已经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等8所高校创业学生组队报名。
高校要提供灵活互动的空间
张院长介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学院,成立创业孵化器,也会提供一些创业选修课,成立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就业创业的宣讲,并组织社会力量,举办分享会和沙龙,进行经验的分享。
然而,高校若真要落地创业创新改革,除了要进行课程创新,完善课程的落地性和实操性,还需要形成一种灵活互动的氛围。如开放创业孵化器空间,让不同高校的创业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联合企业,进行产教训练和创业交互,与社会资源社会力量互动。在更加灵活开放的空间,打开自己的孵化园和联合空间,让社会和企业能互动起来。
“高校相当于苗圃,提供自由发挥创新创意空间发展环境,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在走出社会前,生长出创新创意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