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老师找对象都难”——“师资”成教学最大问题
新快报讯 见习记者沈逸云 通讯员 穗教宣报道 位于广州中心区的中小学,无论师资还是教学设备都没得说的,但那些偏僻学校的情况又怎么样呢?日前,新快报记者探访了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第三小学。这里距离从化区中心约有70公里,是广州最北的学校。记者发现,地处偏远,让它长期面临着师资结构不合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等问题。
学科结构不合理
缺英语体育美术专业老师
校长沈陆金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学生157人、教师19人,其中女教师只剩两位,另外还有一位女校医。他表示,出于追求更好的生活、组建并照顾家庭等原因,女教师几乎都“往外跑”,而留下来的这两位女教师则是“夫唱妇随”——她们的丈夫也是学校的老师。
“我46岁算是学校里比较年轻的。”沈陆金笑称,学校老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达47.95岁。今年,学校分配过来一名刚毕业的音乐专业男老师,而在“小鲜肉”来之前,学校最年轻的老师是35岁。
沈陆金坦言,学校学科的结构也不合理,目前仍没有英语、体育、美术专业的老师。
“从这里下到区中心要走七八十公里,开车都要1个多小时,外来的年轻教师进来后想找对象也难。”副校长冯林峰坦言,“师资”始终是山区学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105人共一辆校车
每天要接送三趟
9月16日记者探营学校,作为六年级班主任的陈仕强正好在上主题班会课,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庄重地写下班会的主题“新学期·放飞梦想”,随后引导学生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要如何去实现它?
得知班上学生黄茜怡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后,陈仕强在家访时特意跟黄爸爸建议,六年级功课紧张,应少让女儿做家务、忙农活,争取多一些时间来学习。
据了解,学生虽都来自学校附近,但离校最远的有13公里。冯林峰告诉记者,学校只有一辆校车,连同附属幼儿园,每天有105名学生坐校车上下学。41座的校巴只能分3趟接送,最早一趟是6:40,离站点远的学生清晨5时多就得起床。
“家长会到会率只有三四成,大部分还是爷爷奶奶。”冯林峰表示,老师一般只能通过手机、校讯通联系学生父母,沟通效果自然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