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非常不喜欢集体行动,他屡次从知行训练课上逃开,妈妈追了很久才把他追回来。
运动康复课上,韩老师教资源二班的学生做体操。
老师带学生做知行训练。
劳动技能课上,尹老师教一名学生拖地。
昨天早上8点不到,18岁女孩小宇(化名)背着书包走进了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的工业大道中小学。这所学校建于1966年,从1990年起成为全国首批在普校中设立“特殊班”的学校之一。从今年开始,“特殊班”正式更名为“资源课室”,取其义则为给特殊孩子更多的资源支持。小宇正是“资源课室”的一名学生。据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广州市登记在册的特殊学生有4200多名,但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邱举标老师估计,实际上广州的特殊学生数量远超此数。“资源课室”的设立等于在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未来需要更多的“资源课室”。
时而失控的课堂
早上8点10分,随着出操音乐的响起,工业大道中小学的操场热闹起来。学生们来到操场准备做早操。在做操的孩子当中,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偶尔会东张西望,踏不准节奏,甩手踢腿动作生硬,有的干脆静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是学校“资源课室”的学生。两个“资源课室”安排有12个特殊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他们会“回归”到全校学生中。
8点半开始上第一节课,小宇在体能训练室里上康复训练课。老师是广州体育学院的在读研究生韩京,每天上午,她都会到学校义务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昨天的小宇在课堂上有些“不在状态”。她很执拗地站到一边,不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助教马上前去安抚小宇,但小宇两眼发光,因为她看到今天班上来了“客人”。她很热情地拉起记者的手,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地笑。
由于癫痫造成的脑部发育迟缓,18岁的小宇智力比较低下。“我喜欢你看我上课。”短短几个字,从小宇嘴巴吐出来有点含糊。
此时,另一个“资源课室”的学生正在上数学课。老师尹穗安头发已花白了,他1991年来到该校一直从事特殊学生的教学工作,已24个年头了。佳佳(化名)和嘉嘉(化名)是班上的一对好朋友,但他们几乎没有怎么说话。尹老师拿着一个挂满五颜六色珠子的架子,走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轻声细语地跟孩子说:“数一下,橙色的珠子有多少颗?”佳佳随便拨弄着珠子,很敷衍地数着,有时拨一颗珠子,有时又两颗珠子一起拨。而嘉嘉则对珠子兴趣不大,他不太想数珠子,老师依然满脸笑容地“求”着他,他却一个箭步冲到课室门前,用力地捶打着门板,助教老师赶紧跑过去,把他哄着回到座位上。当老师走到其他同学跟前时,佳佳跑到嘉嘉座位上,两个人搂抱在一起。
每人都有专属的学习方案
在工业大道中小学的两个“资源课室”里,12名孩子都有各自专属的学习方案。“资源课室”分为1班和2班,1班是低年段学生,2班是高年段学生。但总的来说,在资源班里,学生的年龄跨度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
陈健珊老师是“总教头”。她除了担任“资源课室”的任课老师外,还负责统筹工作。这位有着20年教龄的老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在普通班任教时班里从来就不缺“特殊学生”。因为这个原因,促使她开始研究特殊教育,并从刚开始的新学期里,被校长调岗到面目一新的“资源课室”任教。
在学校僻静的一角,校长徐永海开辟出好些功能场室,主要用于资源班的教学,比如有“游戏治疗室”、“体能训练室”、“精细动作训练室”、“生活技能室”、“音乐调理室”等,在这些场室里学生们可以进行部分康体训练、社交技能、职业素养、自我引导等培训。
“前段时间我带着学生到超市去买菜,买了西红柿回来,让学生在生活技能室里学简单的烹调,学着削苹果、榨果汁,孩子们很乐意进行这样的活动。”徐永海说,学校设立“资源课室”并不是为了让特殊孩子“标签化”,而是为他们进一步适应社会做铺垫。“首先,学校会对新来的学生进行考量评估,看看他们的残障类型是什么,程度是多少,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发展目标,再根据孩子的程度进行个性化辅导。其次,恢复较好的学生会安排到普通班级去随班就读,跟普通孩子正常融合。最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可以实现让每一个特殊学生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新学期开始,孩子们在“资源课室”上的是“集体课”,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生活、心理健康、康复训练、职业陶冶等课程。“我们设立资源班不是为了把孩子隔离开来,而是为他们融入社会做铺垫,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我们也打算让他放到普通班里就读,已经制定出详细的个人学习方案了。”徐永海说,全校有600多名学生,不可能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支持校方的决定,但是,由于学校有接收片区内特殊学生的传统,家长阻力不是太大,此外,每学年新开学的家长会上,学校会向家长做一个情况说明,以此来尽量减少校方跟家长的分歧。
待遇不高 师资不足
12名特殊学生,有4位专职教师,这个师生比高吗?陈健珊老师在暑假时就开始为资源班“招兵买马”了。“现在进来任教的老师都是我面试过的,除了我和尹穗安老师是本校老师外,我还在外面招了两位助教,他们原本是社工和在康复机构做语言培训的老师。”陈健珊告诉记者,相对于普通班,资源班看上去的师生比好像很美,但在实际运作中有时还真是忙得焦头烂额。“我是总统筹老师,平时除了给资源班上课外,还得兼顾随班就读的学生,如果有资源班的学生到普通班上课了,我就得去巡视,记录他们在普通班的上课情况,随时更改学习方案。”
陈健珊说,资源班多数是自闭症孩子,很多时候不配合老师的上课,没有集体观念,所以即使是面对五六个学生上课,一位老师也不可能随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需要多一点老师来配合。比如有一天上课中,一名学生在课室拉屎了,一名学生在课室地板上翻滚着不愿意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生活老师来帮忙,仅靠目前的教师人手对特殊情况根本就应接不暇。“除了编制外,薪水也是影响资源班教师招聘的因素之一。我曾经招到一个各方面都很合适的老师,但每月薪水只有4000多元,扣除必要的费用外,到手才2000多元,一名外地老师需要养家糊口,这些钱根本难以支撑,最后只能放弃了。”
培训特殊教育鉴定师
“近年来,广州市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可以说是一年一飞跃。”在广州市特殊教育领域进行了十多年教研的邱举标老师扳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就他手上进行的有关特殊教育的项目,广州市的资金投入从2008年的5万元飙升到2014年的400多万元。广州市设在普校里的“资源课室”已有70多个了。
“但是光有‘资源课室’是不行的,还得有老师。广州市特殊教育科班出身的老师加起来才几十名,地处广州的两所师范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要到明年才有首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邱举标告诉记者,近几年广州市已在积极培训在职教师,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修满特殊教育的学分,还请来台湾的专家给老师面授课程。
邱举标表示,广州市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登记在册的特殊学生有4200多名,但是按照国际惯例,特殊学生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会有两三万人左右,因为特殊学生除了各种残障外,还有情绪障碍生,学习困难生,也包括一些资优生。”邱举标说,目前广州市从各区中挑出老师来进行特殊教育鉴定师的培训,这个鉴定将区别于医院的诊断,“医院是治疗,我们教师是改善、提高,为特殊孩子量身订做方案,以求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能自力更生。”
融合:
普通学生:我觉得他们好可爱
特殊学生:用爱拥抱每一个人
六年级一班的学生李嘉盈在课间的时候跑到了资源室,她的任务是教特殊学生做眼保健操。她抓着然然(化名)的手,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板有眼地教起来。然然则睁只眼闭只眼地看着嘉盈,有时还故意做个鬼脸。“我觉得他们好可爱啊,一点都不奇怪。”嘉盈告诉记者,虽然在短暂的相处中,然然并没有跟她说过半句话,但她觉得然然很淳朴,很天真。
尽管动作协调不是太好,主动交流的意识也稍弱,但不妨碍资源班的孩子“暴露”在全校学生面前。陈健珊老师告诉记者,“我周一的时候做了一个‘国旗下的讲话’,里面提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瞎了眼的外公难堪,故意把盲公饼说成芝麻饼。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让学生为我的讲话做一个主题提炼,结果资源班的一个学生举手了,跑上台来虽然说话不溜,但在我的提醒下,他讲出了自己的座右铭———用爱拥抱每一个人。”
专家观察
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研专家邱举标:
“资源课室”就是一座桥梁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以前他们就读的途径一般有送到特殊学校,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者程度严重者会接受送教上门,但这几种方法都不是解决特殊孩子出路的好办法。”广州市特殊教育教研专家邱举标表示,“资源课室”的设立等于在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可以有专职的老师做融合教育,以往的特殊孩子可能是单纯地接受教育,但是义务教育之后,他们无路可走,根本融不进社会,父母年迈后,这些孩子将无处寄托。现在的“资源课室”除了教学外,也有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社会适应力培训,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让特殊学生学会自力更生,提前适应社会,同时对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接纳残障人士,这会更加促进以后社会的残健融合和谐。
知多D
特殊学生:18岁以下的自闭症孩子,阿兹伯格综合征孩子、智力低下孩子、不同程度脑损伤孩子,多动症孩子、情绪障碍的孩子。
资源课室:资源课室一般设于教学楼一楼。资源课室的建设面积应有60-100平方米。教室应按无障碍设施设计,满足日照、采光、朝向、通风、防噪条件,设置有学习、游戏活动、康复训练的空间(资源教室的资源应在保证随班就读学生需要的前提下,面向其他学困生开放,并辐射到周围其他学校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资源课室课程安排:有基本的学科学习,也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康复训练,也有社会适应力训练,如社交技能、职业素养、自我引导等,此外,程度恢复好一点的学生,也可安排到普通班级随班就读。
特殊学生
操场上做操时他们偶尔会东张西望,踏不准节奏,课堂上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得配合,也会做各种奇怪的动作,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康体训练、社交技能、职业素养、自我引导等培训。
特殊班
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个性化辅导,恢复较好的学生会安排到普通班级去随班就读,跟普通孩子正常融合,最终目标是可以实现“让每一个特殊学生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