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5岁男孩熬夜写作业课堂猝死的事件引发热议,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无独有偶,某机构也在最近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
大家都知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本身并没有错,但如何布置合理的、形式多样的作业,而不仅仅是笔头作业,让作业更高效也值得教育者考虑。笔者的建议是,优化课外作业的结构和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或者一些重复性的作业,特别是在周末、假期,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回到作业多的源头——高考,等到哪一天,光靠做笔头作业拿不了高分成为现实,相信学生就不用做那么多的笔头作业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确实长期存在,不过,现在这层“坚冰”已经出现解冻的迹象:教育部门在不断给孩子们减负,家长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发起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3.9%的受访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边玩边学、注重快乐的西式教育是首选,特别是一些年轻父母,越来越不愿自己的孩子重走中式苦读的老路。
在这个大趋势下,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破冰”,而且有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湖北武昌实验小学“无家庭作业班”的教改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2009年9月,该校在家长自愿报名原则下,建立“终身发展实验班”,该班学生一到六年级免除全部书面作业。减去的是书面作业,但增加了相应的“素质作业”: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组织活动、思维训练、文艺鉴赏。这些并不要求学生每天都完成,老师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布置,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今年,第一批“无家庭作业班”学生在争议声中毕业,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能够自主安排课外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广州的东风东路小学每周也有一天是无作业日,让孩子们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学校的探索或许能给更多的学校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