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平
广州市教育局日前公布了第三批97所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名单。至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227所特色学校。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表示,“我们想通过特色办学来实现整体区域的均衡发展”。
在我看来,特色学校有至少两个功用。于学校,有助于告别过去那种千校一面、千校一纲、千校一本、毫无个性的教育模式。多样性存在、特色化生存,为学校找到标新立异的方向,亦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于学生,特色学校能够发现特长、培养兴趣,有利于人才成长。即使不能靠特色成才,至少也能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对冲应试教育。至于说均衡发展,特色恰恰是个性,要求每间学校都依据自身特点——每所学校根据传统底蕴、学校文化、生源特点、地域文化等不同,谋求差异化生存,否则就不是特色,承担不起均衡的重任。
什么事情一旦上升到行政行为,由管理部门推动,按照文件所列菜单一一埋单,大干快上,好处是可以得到许多平时得不到的资源,比如说专项拨款,但也存在不少弊端,譬如形式主义、效率低下等。就说教育吧,时下许多学校都评上“××学校”,可到头来,一周五天,上课下课,按部就班,不见与其他学校有啥大不同。我孩子就读的小学,也挂了许多“特色”牌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毕业,也不见有多少特色活动。
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指的是学校工作某个方面形成特色,是局部特色,可以称之为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如写字教学、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文化教育、体育等。特色学校则要将特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整体之中,体现独特风貌。特色学校,不等于拥有一批特长学生。建立若干兴趣小组,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就称特色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特殊的办学模式,突出的学科设置,特色的活动等等,都是特色学校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特色学校必须坚定素质教育方向,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特色学校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也不是搞几次大型活动或上几个项目就能形成特色。聘请一位粤剧演员到校讲讲课,组织一些学生唱唱粤剧,就能称之为粤剧特色学校吗?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见效慢,不可心急,广州有些特色学校,如后乐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已有40多年,为国家足球队、广东和广州足球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才有今天规模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