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5广州小升初政策,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教育新闻 > 邀好书为友,与经典相伴

邀好书为友,与经典相伴

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6-02-29

  广州市教育局去年底向全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含中等职业学校生)发布《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300种,此次书目推荐历经多次全国范围专家会议讨论,全市范围学生、老师和家长八万多人次的网络公开投票,充分听取学生、老师、家长和专家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先后进行了16次修改,历时近一年,最终成型。

  此次经典阅读书目发布获得众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极大关注和欢迎,信息时报为此专访了教育界多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请他们谈谈经典书目推荐以及经典阅读在青少年阅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掀起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都把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同样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办方广州市教育局认为,开展校园经典阅读行动,建设好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一项功在千秋万代的大事情、好事情。自2015年起,广州市教育局按照“高品位、广覆盖、好效果”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校园经典阅读行动的组织实施,也希望通过进一步推广经典阅读,邀好书为友,与经典相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阅读习惯。

  本次推荐书目内容涵盖了文学历史类、哲学社科类、艺术博物类、科普和综合类,值得注意的是,也适当关注推荐了岭南文化的一些代表作品。在书目研制的过程中,广州市教育局始终秉持着书目要适龄、有价值引导意义、传统经典与现代名著互补、科学与人文并重、启智与情趣相融的理念对各类书籍进行筛选,努力把那些具有教育价值、值得读的好书囊括其中。同时,主办方也希望通过书目的推荐,让学生对本土文化进一步加深认识、积极传承,从而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增进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经典阅读书目的推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校园阅读的组织实施,搭建阅读推广平台,建设好书香校园。

  首先,抓好推荐书目的配备、宣传及使用。将推荐书目作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读书角等阅读阵地选配图书的重要参考来源。二是广泛开展各类阅读主题活动,如继续组织开展主题征文、好书共读、心得分享、主题班会(队会)等活动,开展读书节、书信节、经典美文诵读等活动。三是充分发挥阅读种子教师的积极作用。去年6月份, 广州市教育局启动实施了“蒲公英计划”,117名阅读种子教师培养对象在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等相关机构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并顺利结业。四是继续加强阅读氛围营造,树立“大阅读”观念,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宣传栏、广播电视等作用,为推荐好书、分享好书创造条件,让浓郁的书香洋溢校园。五是鼓励区、学校积极研制有本区、本校特色的推荐书目。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希望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的编制以及与之配套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让这些经典好书更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让阅读成为他们终生的习惯。

  访谈

  黄天骥:经典阅读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受访嘉宾:黄天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信息时报:广州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中推出了《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您如何看待这一活动的意义?

  黄天骥:我觉得教育局这个做法很好。据我所见,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之余,很多时间花在了上网和看手机中,传播方式的多元、终端的便携,使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这种碎片化的阅读。这些传播中,有些内容很有意思,但毕竟还是无法代替系统阅读。不经过一本书一本书的完整阅读,只能留下肤浅的印象和片面的认知,这种快餐式的、浅尝辄止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一旦形成习惯,无益于知识体系的平衡与全面建构。

  市教育局牵头的这项工程,经过长期的准备,充分征求了专家与社会的意见,拟出包括经典著作与虽然还没有进入经典行列,但也受到社会上普遍认可的,被证明是有益的、正能量的、利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书籍在内的书单,包括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请专家组参与评议。我应邀参加这项工作,所抱持的态度是,希望能促进青少年养成系统阅读的习惯,初步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

  信息时报:对于具体书目的选择,您有什么看法?

  黄天骥:前面我们把碎片化的阅读称为“快餐”,那么我们现在就是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了营养比较完整、均衡的套餐。对于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我们分别给出了推荐书目,这并不是说一定要每个家庭把它们全都买下来,每个学生把它们全都读完,而是给出一个阅读指导。这些书目中,有经典名著,有充满正能量的著作,有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新知,还有符合孩子们年龄的有趣味的读物。这些经典的和有益的读物,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初步建立对社会的认识、对历史的理解。

  这与课本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太一样的。对于课本,孩子们往往是从应对考试的角度去读,而深入脑海的感触,则往往是来自课外读物。我希望孩子们读得慢不要紧,每读一本书都要认认真真完整地去读,不要浅尝辄止。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今年82岁,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我那时候年纪还小,同学中流行看《说岳全传》,看到中原离乱,岳飞抗金的故事,我们都非常感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就是在那时候鲜明地在心中扎了根。这本书我一直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后来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得知,他小时候也看了这本书,印象深刻。你看,不要说少儿阅读无所谓,小时候看过的书,会给一个人的一生留下鲜明的印记。

  年少时读《爱的教育》,培养你应对他人、应对社会的爱的态度;小时候看推理破案的书,勤于思考,对青少年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大有好处;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书籍,不光能获取科学知识,更能让这种科学态度深入心灵,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容易人云亦云……这些功能,课本未必能起到。课本更多是进行正面教育,而课外阅读则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曾湖仙:经典阅读能培养批判精神和质疑意识

  受访嘉宾:曾湖仙(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执信中学语文科组长)

  信息时报:您也参加了本次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的筛选推荐,可否从语文老师的角度谈谈这一活动的意义?

  曾湖仙:学生的阅读时间比较少,他们的选择也缺乏指导,所以我觉得经典书目的推荐非常有必要。

  我们学校坚持给学生做经典书目推荐阅读活动已经多年,其中既包括中国古典名著,也包括了近现代名家作品,甚至是当代一些名家著作也有推荐。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300种也是我们重要参考之一。

  我们也会调查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从中发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目,比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看《追风筝的人》,我们就筛选出来推荐。有些学生对哲学、历史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会介绍一些欧洲哲学家的著作,像培根、叔本华、蒙田等人的著作。

  信息时报:执信中学坚持经典阅读推荐这么多年,你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

  曾湖仙:首先,学生阅读之后眼界肯定是开阔了,最重要的是思维比较活跃,特别体现在说话、做事、作文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一定思想的。比如一篇作文,有些学生可能只是一个观点几个例子凑合,阅读面广的学生可能就会有自己的思考,会问一个为什么。我们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精神、质疑意识、对经典的个性化的解读理解,不再是人云亦云,会有自己的看法,多种声音,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强。

  信息时报:学生们的阅读活动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成效如何?

  曾湖仙:我们上学期面向全市上了两节阅读总结课,全市老师都来听。其中一个班读《三国演义》,老师选择了从《三国演义》的女性角色来读,比如从女性角度看战争、看三国时期的人性、男权社会、社会状况,学生讨论非常热烈。还有一个班是读民国系列书,学生阅读兴趣很大。

  还有一种做法,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读过的书,讲完后大家可以谈论、批评、质疑,气氛很热烈,如果只是简单的写一篇读书笔记,学生们的兴趣不是很大,因为需要交流才会有兴趣。

  初中教材传统文化的作品比较少,我们有些实验,让学生读四书五经等,有些精彩段落还要背。最主要是强化道德素养的培养。现在的中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还是比较少的,主要还是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经典阅读在教孩子做人方面很有好处,比如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诸恶莫做诸善奉行”,经常口头萦绕这些语句,有意无意会对行为做出规范和约束。我们的高一、高二也有文化经典选修课,这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有帮助,对语言表达也有帮助。

  信息时报:你认为家庭在引导和孩子阅读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曾湖仙:我们会让家长根据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来购买图书,也希望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讨论。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比如有的孩子初中时就把《史记》、《古文观止》看完了,这对他今后的读书影响很大,对他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历史知识积累都是受用无穷的。

陆蓓:为未来的社会培养热爱阅读的孩子

  受访嘉宾:陆蓓(文德路小学校长,广东省特级教师)

  信息时报:请您谈谈经典阅读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陆蓓:我们市教育局把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作为全市阅读工程很有意义,这次推这些书目的不仅仅在于读几百本书,而是希望由此引领学生们走向阅读,使得阅读成为未来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个人作为教过语文的校长,觉得经典阅读工程很有价值和意义:第一,从最浅层次说,通过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建构比较丰富的知识体系。第二,书籍有优劣之分,我们倡导孩子阅读的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我们的孩子通过阅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吸收语言的精华养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或者说美感。第三,东西方文化经典的阅读是传承文化,熏陶孩子,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第四,培养科学的思辨精神和智慧的的思维方式。第五,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一批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来他们成为热爱阅读的公民,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信息时报:文德路小学如何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实施经典阅读教育?有什么反馈和收获?

  陆蓓: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文润智慧,德泽心灵,“文”就是文化、礼仪、修养,我们希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科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文”的方面,“德”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德行。阅读是所有实现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我们一直把阅读作为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所以历任校长一直非常重视书香校园的建设。

  我们很注重创设经典阅读的氛围。比如会让孩子去拍自己家里的读书角。搭建各种平台,把经典诵读、阅读纳入到课程中,比如每周有一节经典诵读课,早读、午读都有诵读国学材料,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精力最旺盛而且有兴趣的时候积累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字之美。

  我们还把中西方经典诵读、阅读作为教师专业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年有教师的读书会,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有热爱阅读的孩子。科组教研也研究怎么教孩子阅读,比如群文阅读,组团去读,还有主题阅读方式,思维导图阅读,这方面英语和语文科都做的很好,我们的学生读了一本书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很有意思。读要有引领,有研究,有方法,才会是高效阅读。

  除了课外阅读的布置外,每年4月是我们的读书月活动,12月是外语文化节,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从下午两点到两点半,播放音乐,让孩子带着自己喜爱的读物进校园,静静地轻轻地读,这是很美的画面,我在巡视过程中常常被这些阅读的画面感动。

  给孩子搭建读书展示交流的平台。每个年级有不同的阅读主题,比如有一年我们的主题是诗意童年,其中有关于四季的诗歌,老师们很有创意,把所有唐诗中表达四季的诗歌找出来,学生背下来,既感受到了四季的美,又感受到文人墨客是怎么表达四季的。还有寻觅节日的诗情,把古诗词和传统节日文化结合,学生学起来就很有乐趣。去年是国学经典的诵读,有些班级把国学内容编成课本剧展示出来。读书月我们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家长跟孩子还要进行阅读知识的PK,学生就很感兴趣,还设计了辩论。我们总是把阅读和我们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让他们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

  学校行政则为孩子提供更多阅读支持,服务。定期买书,还有接收毕业班同学的捐书,还有家长支援。借助社区资源,借助图书馆。安排每周一节课到图书馆上,一周有一个年级去少儿图书馆阅读,让孩子从小学会使用图书馆。下学期开始,我们计划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都安排一个年级去图书馆读书。现在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年代,学习不是靠老师,而是要靠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去解决问题,希望通过阅读工程建构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能力。

  信息时报:在您看来,家庭在经典阅读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陆蓓:家庭教育很重要。第一,家长可以做示范和榜样。我们有过个案调查,学习比较有好的孩子,往往父母在平时就热爱阅读,交流也常常围绕阅读,孩子耳濡目染耳闻,就会受到好的影响。

  第二是扮演引导和援助的角色,未成年人辨别能力不强,需要家长介入阅读的选择,对于阅读书目可以有引领,孩子有阅读困难时可以给予援助,如果能共同阅读一本书并一起探讨问题更好。比如三年级曾经读《爱的教育》,其中谈到生与死的问题,儿童没办法理解,家长读到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引导,引导孩子如何对待生死。

  第三是创造和支持的角色。很多家庭一年之中逛了很多街,吃了很多饭,玩了很多地方,有没有尝试带孩子去一次图书馆,去一次购书中心,为孩子购买图书,自由选择他喜欢的图书,因为进图书馆,逛书店和网购体验是不一样的。家长应该创造爱护书,爱阅读的家庭阅读氛围,建立家庭的图书角,最重要的是在理念上认同热爱阅读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