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
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一位来自贫困家庭、几乎辍学的女孩,获得在北京免费上职校的机会之后,蝶变成为尼日利亚驻华使馆签证处工作人员,“丑小鸭”变“天鹅”的传奇就发生在胡波身上;一位来自云南丽江、名叫吕秀梅的纳西族女孩,在竞选学生会干部现场,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告诉我,因为家里要供姐姐上高中,于是她选择这家职校,不用学费、吃住也不要钱,就像一个大家庭,真好。这所寄寓一大帮穷孩子梦想、给他们人生出彩机会的学校,就是位于望京西路中国青 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少年发展基金会楼内的“百年职校”。
该校副校长张力介绍说,学校2005年草创之际,知名度不高,报名者寥寥,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创办人、理事长姚莉带着教师们深入到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寻找农民工子弟,向他们解释学校全免费的公益模式,很多人都半信半疑,不太相信念书不要钱的“馅饼”会掉到他们头上。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1年之后,百年职校除了北京,分别在成都、大连、南京、三亚、武汉、银川、郑州、丽江成立分校,历届毕业生超过5000人。2014年4月,中信安哥拉百年职校挂牌,成为海外公益职业学校。
百年职校的成功,在于找准切合点与发力点。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包括日后就业,免费职业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效用较高的教育方式。通过两年职业培训,使农民工子女具备在城市社会自立、发展、融合的能力,符合帕累托法则。百年职校感人,在于公益桥梁沟通两端。职校的实验器材、图书、经费等几乎都来自企业与个人的捐助,人力资源则得到了志愿者的大力支持,11年来超过3000余名海内外志愿者参与。公益,给孩子们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也给有公益心的企业及个人一个回馈社会的机会。
百年职校的先进,在于理念“另类”。秉持“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百年职校把课程分为人生技能课与职业技能课。张力老师说,所谓的人生技能,说白了就是学会做人,在家是好孩子,在企业是好员工,在社会上是好人。为此,学校不设班主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教师只是辅助。百年职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之后,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许多人都从并不高的收入中拿出钱来捐给母校。截至去年年底,校友捐赠数额达到118万元。技能教育上,类似订单式培训,按企业要求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工人,从而保证就业率。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着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不妨多条腿走路,九年义务教育或普高毕业之后,入职校接受职业教育,也不失务实之举,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繁荣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引导创新创业进程中的技术工人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工子女个人发展提供一条快速通道。百年职校实践还告诉我们,在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接受教育上,公益组织、社会力量大有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