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涉外学子。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淑仪
今年7月15日,《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北京发布,再一次将大众的目光吸引到职业教育上。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主动与产业发展对接;高职毕业生月收入连续五年增长,自主创业及创业存活率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等。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成绩可圈可点,除了源于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重大战略决策外,还离不开一批积极探索职教发展道路的民办职业教育院校及其领头人。其中,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佼佼者之一。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涉外”)自创办以来,秉承“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的办学理念,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培养‘涉外型’高技能人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加快发展步伐,2012年,以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母体的中国涉外教育集团应运而生,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径,为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出一个颇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引入双语教学 确立“涉外型”人才培育之路
2002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广东民办教育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此时,中国涉外教育集团董事长康正怀着浓烈的教育情结,把广州维城科技专修学院更名为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合当前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每当人们问起康正办学理念时,他总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为了这个理念,他引入了两个关键词,一是“涉外”,二是“经济”,并把它们设置在校名当中,成为学校的两大拳头品牌。
康正认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推进,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学院,高职院校要在这个改革浪潮处于屹立不倒之地,需要更加突出院校的行业化、特色化,依靠的是特色创新,并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涉外学院的办学特色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在这里培养出走向世界的涉外型人才。
目前,涉外学院共开设七个小语种专业,在国内民办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中并不多见。康正介绍,全校46个专业中,每一个专业都会涉及到外语,全校学生在毕业前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外语考试。为了进一步凸显涉外的办学特色,从2013年起,学校在会计学院国际税收、西方会计专业、信息学院C语言专业等引入双语教学,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到教学环节均强化外语教育,加强“三外”(外语、外经、外贸)工作,各专业尽可能增加双语课程。“争取每一个学院2~3门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真正的涉外特色!”康正说。
对外合作办学 积极推进职教国际化
近几年,涉外通过“海外短期留学”、“交流生项目”、“海外暑期课程”、“直接海外留学”等项目,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以新的形式践行了“走向世界从这里开始”的办学理念。据了解,涉外学院与国外高校及机构签订了对外交流项目二十余个,对外合作项目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有近千名学生先后参加了这些项目。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涉外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学院、香港公开大学、新加坡伦敦商业金融学院、韩国湖西大学、印度夏尔达大学等多所优质境外高校合作,设立了六个不同专业的国际创新班,并于今年正式招生。通过引入境外合作院校的优秀课程和先进教学法,采取“2+2”或“2+1”培养模式,涉外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开拓国际视野,并为适应海外工作做好准备。据介绍,国际创新班将会重点训练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借鉴境外的优秀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
康正介绍,国际创新班是一个由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组建和管理、由合作院校教师指导的项目教学团队,学生将享受优质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分层次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学生首先在涉外学院读2年半,接着到对应的境外合作院校读1年半至2年,满足所有毕业要求后,即可获得国外院校的文凭或学位。
扛起华文教育大旗 服务“一带一路”
近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内容包括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等,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全力满足“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早在六年前,康正就意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要中国人学英文学得这么辛苦?我们也可以让外国人来学汉语嘛!”足迹踏遍世界各地的他发现,自古以来,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国都十分重视汉语教育,中文早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共同语言。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文很可能成为世界人民必须学习的外语。
“孔子学院是政府层面推动,我们是从民间弯道超车,希望全世界的汉语学习者能通过涉外学院,了解中国文明、岭南文化。”康正说。2010年9月,教育部人才培养评估通过后,涉外华文学院应声落地,这意味着涉外学院成为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中唯一一家开办华文学院的学校。
一方面,华文学院积极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普通话”和“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证服务,并优先选派持证教师前往世界各国任教,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宣传交流与互动教学,配合华文教育事业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康正带着自己的团队四处讨教、学习访问,与世界各地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主动积极开拓海外的华文教育。“我们可以把涉外华文分校开到国外,还可以把华文专业开到各高校里,甚至还可以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提供给国外学生修读。”康正说。
经过多年建设,华文学院现开设汉语、文秘两个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61人,其中包括40多名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目前,华文学院拥有设备完备的高标准普通话测试站和对外汉语口语水平考试点,测试站拥有测试室10间,多媒体教室2间,微格教室1间,还有文秘实训室与中国文化实训教室等专业培训教学课室,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学院会根据学生学习时间长短、汉语口语水平考试期望值等初步目标来开设,并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培养计划,除了安排专业教师课堂指导外,还安排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业辅导。
“华文是一面旗帜,我要把这面旗帜插遍全世界!”谈到自己的“华文梦”,康正掷地有声。
新开“社区康复专业” 设置专业紧贴市场需求
康正指出,专业设置面向市场,人才最终也走向市场。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是保持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涉外学院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航空服务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城市轨道服务专业等已成为该校热门专业。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今年新开设的社区康复专业。康正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养老服务人才十分紧缺。不过,在养老服务链上的不同岗位,对人才需求类型各不相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如何定位?在开设该专业前,康正特意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城市,“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条件的市民都不会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这样一来,就不能照搬国外机构养老的模式,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更加现实。”康正认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社区康复专业前景很大。
今年,涉外社区康复专业正式招生,计划招收40人,却吸引了60多人报读。康正告诉记者,下一步,广州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中嘉职业技术学校)将在宝安区政府的扶植下,申办深圳市老年护理康复特色学院。届时,学校总体规模将在5000~8000人之间,将围绕老年护理康复设置不同专业。
继续教育学院“专本同读” 搭建升学立交桥
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设计多样化的学制路径,实现职业教育各学段的贯通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去年10月,国家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提出健全职业教育连接培养制度和探索以学分转换和学力补充为核心的职普互通机制。在这个背景下,涉外学院也作出了自己的尝试。
记者了解到,涉外继续教育学院先后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五所高校合作开办“专本同读相沟通”辅导班,帮助学生专科在读期间能与本科衔接,以较快的方式获得本科层次专业知识与本科院校毕业的机会,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和个人水平。
目前,涉外继续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审计、商务英语、现代企业管理、金融管理、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八个专业。自2007年学院开办至今,共吸引了3534位学生报读,先后有1321位同学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其中有402位同学还获得了主考学校授予的本科学位证书,目前有两年学制内的在读学生1012人。
据介绍,所谓“相沟通”是指将高职高专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相沟通,由主考学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在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在读的高职高专学生,共同实施助学辅导,考生完成专业学习计划,并通过考试,即可获得由省自考委与主考院校合署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师生“双创”成果显著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职业院校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着教育,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了主力军和生力军角色。在“双创”教育方面,涉外学院为学生打造各种平台。
例如,涉外与广东省经贸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院毕业生搭建创业平台;设置创业孵化基地,涉外的小蚁人大学生创业孵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置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互联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学生综合管理、就业保障机制等指导团队。据了解,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及IT消费、数字媒体技术四个创新工作室。
涉外的校园建立了浓厚的创新文化。让每个学生充满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创新驱动感,在“双创”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涉外学院正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6月,涉外举办了以“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为大学生向社会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短短的两个星期报名时间里,学校共征集到17个团队项目报名,涵盖了6个二级学院、67名学生。在毕业季来临之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特意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重点解读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主要内容。通过现场咨询和派发《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南》手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
如今,涉外学子创业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学校孙璐老师的漫活海景客栈“漫Life. Inn”、曾晓花老师的Fans公司创业训练项目、范春春老师的基于O2O的校园快递上门服务平台等三个项目均获得2015年广东省高职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信息学院学生李峰在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中,获得广东赛区三等奖;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学校报送的高职组社会服务项目生产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类的集体作品《“康乃馨行动”——关爱失独母亲》荣获二等奖;学生创业项目“友益APP”在“启迪之星·2015广州创业营”创业项目选拔大赛广州市创业就业促进会专场初赛中荣获一等奖。
办学获社会肯定 招生就业成绩斐然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学校办学质量是否过关,最终还是要靠社会来评价。近年来,当大多数职业院校仍然面临招生“吃不饱”的困境时,涉外学院已经连续四年在录取时第一次投档就超额满档,且投档线不断走高。以今年为例,涉外学院计划招收3670人,投档数3799人,其中理科投档分256分、文科289分,分别高出今年广东省第三批B类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45分)11分和44分。
在学生“出口”方面,涉外学院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高质量完成就业服务工作。近几年来,该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5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53%,比全省高校毕业生(专科)初次就业率(95.91%)高出2.62个百分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民办高校)名列第一。康正透露,2016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1%,为办学以来初次就业率最好的一届,首次超过99%。
据了解,涉外学院根据毕业生的不同理想、要求,由学院制定“三个1/3”策略,为他们建立了三个出路平台:即1/3出国,1/3专升本,1/3就业。据介绍,新生入学头两年,主要学习各种专业理论与技能,并明确未来方向,到第三年开始分流,重新编班,因材施教。康正表示,学生实习时,学校就已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流,所以学生就业率高。“学校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推荐到对口的企业中实习。到毕业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留下。此外,我们还十分看重就业前的心理课程辅导,使学生在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康正说,“学生就业和辅导员工作密不可分。而且,就业率必须是‘实打实’的,学生带回来一份合同,才能登记就业,辅导员工作不能出现失误。
康正指出,在“十三五”时期,涉外将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实现酒店管理、会计、软件技术、动漫制作与技术、艺术设计、商务英语六个专业“升格”,向本科院校冲刺。
寄语新生
祝贺同学们正式步入大学的殿堂,涉外学院将是大家自由的天空,在这里,你们将通过自己好奇的眼睛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汲取最丰盛的养料。我希望,大家首先要努力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其次,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要学会主动学习、有筛选性地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最后,是成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勇于走向世界的人。年轻人要有憧憬、有目标、有干劲、有魄力,将自己的所学推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