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黄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 区教育局提出了“融合、拓展、提升”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使得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体卫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等惠民项目建设,缩小校际间硬件设施差距。黄埔区有16个项目涉及资金16亿多元被列入广州市基础教育提升计划基建项目,特别是今年新建、新开办的学校达到8所,这在原黄埔、原萝岗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年来,黄埔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有效解决了所属地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
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区中考、高考成绩“低进高出”,稳步提升,不断缩小同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差距。2016年高考学生一本上线率、总上线率均名列全市第四,高考总上线率超过99%,中考成绩进步显著。注重学生兴趣、习惯、能力培养,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常规与特色结合,促进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
增加师资投入和培训力度。聘用应届毕业生和编外教师增强师资队伍力量,优化调整校级领导班子结构,加大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力度,重视教育科研,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三名培养对象”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完成50个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6项市级以上、46项区级课题结题验收工作,取得5项市级科研成果奖。
三是打造教育特色品牌。以“五优”教育(优将、优师、优生、优教、优境)为抓手,加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学校办学方面,加强中外教育的联合对接,着力打造8个以高中为龙头,影响力覆盖全国的教育集团。体育方面,打造拳头项目,如在2016年广州市国际龙舟邀请赛上勇夺传统龙竞速冠军,创十年九冠佳绩等。校外教育方面,黄埔区少年宫荣获2016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称号,保持20个分教点正常运行,开设60多种的培训项目,达到2.3万人次的艺术科技培训,在多项世界大赛中斩获金奖。职业教育方面,建设“产教联盟”微信公众号和网络服务平台,举办黄埔区 “职业教育活动周”、“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社区教育方面,黄埔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社区大讲堂”近250场次。
打造“五优”区域教育
据了解,黄埔区将营建“多元交融,兼容并蓄”的区域特色文化,以“四化”(多元化、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为抓手,打造具有“优将、优师、优生、优教、优境”等“五优”特征的区域教育,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自豪,办好每一所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分别为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核心素养培育工程、“五优”品质提升工程、“阳光评价”优化工程、教育信息化应用工程、教育国际化提升工程。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提出:要编制全区教育资源布点规划,并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优先保障新建或扩建学校用地。按标准化学校要求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大力扶持改造基础薄弱学校,扩建、新建、整合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未来三年,黄埔区将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优先解决和预留教育用地,新建、扩建学校将达16所。其中,政府主导建设公办学校13所,住宅配套建设公办学校3所,预计新增学位达2万个。
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方面,制定《黄埔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创建省市教育信息化样板区为目标,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开放的、面向服务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黄埔区“数字教育示范区”。 实现网络无缝覆盖、资源按需服务、应用深入创新、信息素质优良、服务体系健全、协调机制高效,使黄埔区教育信息化跨入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