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把全区的教育理念定位为“打造增城幸福教育”。
增城区教育人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公平、惠民的教育,也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的教育。它的涵义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幸福快乐成长;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长、教师成长成名,让校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强化家校沟通与合作,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和谐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简单地说,“好教育”就是让学生体验成长幸福,让校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让家长感受教育的温暖,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近年来,增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牢固树立了“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切实做到“五个优先”即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考虑教育规划用地、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落实教师待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在决策和工作部署中突出教育事业,有效保障了每一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
八大亮点同绽异彩 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多年来,增城区科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教育形成了以下八大亮点。
亮点一: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近3年来投入超过1亿元为全区所有学校联通校园网,为全区近2600个教学班配备教学平台,实现教师人手1台办公电脑。
亮点二:率先实施撤并学校交通费补助,解决撤并学校学生“上学远”问题。为解决学校布局所带来的学生“上学难”、“上学远”的问题,增城区在全省率先对上学路程超过3公里的学生实行交通费、午餐费补贴制度。2007-2015年,区级财政累计补贴交通费、午餐费13294.71万元,受惠学生13.34万人次。
亮点三:率先全面实施12年免费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教育。增城区从2008年起全面实施城镇免费义务教育,从2010年秋季起,在广州市12区市中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区级财政为增城户籍在读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生补助学费和课本资料费。
亮点四:率先实施营养计划全覆盖,着力改善学生身体素质。2014年,增城区率先实施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营养费(每人每年600元)。
亮点五:大力实施山区教师补贴制度,引导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山区从教。在落实“两相当”的基础上,增城区大力实施山区教师补贴,引导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山区从教,对山区教师每人每月补贴800元。目前,增城区享受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补贴有1422人,年补贴资金1365万元。
亮点六:充分发扬传统优势,着力打造体育教育特色。增城素有“体育之乡”的美誉,曾培养出一大批世界冠军级优秀运动员。增城籍优秀运动员在多项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
亮点七:积极落实少数民族政策,不断改善畲族小学办学条件。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增城区高度重视畲族小学建设,先后投入30多万元为学校建设了水泥篮球场、运动场等教学功能室和相应的教学仪器。目前该校只有3名学生,政府仍按100名学生标准下拨生均教育经费,安排3名公办教师任课。
亮点八:积极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增城区从2011年9月开始积极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聘任了第一届增城市督学,把实施督学责任区专项经费纳入了年度的教育经费预算。
“十三五”增城教育构想
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十三五”时期,围绕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战略定位,以“办人民满意的好教育”为目标,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五好”教育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继续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城乡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特色发展理念、内涵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特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整合集聚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成人社区教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民间社团办学为补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来穗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广州市平均水平以上。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国际视野,懂教育规律、专家型的名校长、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