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几天来,这一计划引来很多关注和议论,主要是担忧可能引发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同初中一样的择校。这其中有些是误解,有些则是一些观念的误区。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普及高中,并不是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因此择校等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尤其是在城市中,原有的高中入学体系会有调整,但不会有太大的调整。这一点,完全不必要担心。其实计划的主要目的有几个,一个就是教育“扶贫”,发展贫困地区高中教育,提高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力竞争能力。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普高、中职协调发展。
中央之前已经明确提出普及高中教育,这一次是首次明确时间表。用三年多的时间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确实需要扎实举措和跟进措施才行,其中之一就是加强社会观念和社会用人观念的引导,实现特色多层次的高中教育,让高中教育的“颜值”更高,选择更多,满足社会和民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如何改变高中阶段的教育?方向在哪?怎么才能衔接社会需求?不妨从问题着手。现在职场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如果不从就业社会观念和制度入手,普及高中教育怕是很难落到实处。这次计划,对中职教育放在同普高同等高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倒是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需要转变思路,不必要都去挤高考一条独木桥。未来高职生的就业,未必就弱过大学生,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是应给予其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现在,不少职校难言办学质量与特色,学科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而普通高中也有千校一面、唯成绩是举的问题。普及高中不是义务教育的强制,而是选择性教育,学生不愿意上,普及就难以实现。因此,只有挠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痒处”,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普及高中才有可能。其中,引进各方人才思路,引进民间资本和各路资本,加强社会引导和制度规划,打开多样化教育的多样化办学之门,以多样化应对多样化,也许是一个思路。
普及高中教育,时间很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