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国高考恢复40周年。无论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公布,还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都在进一步支持和鼓舞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借岁末之际,我们对2017年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各大事件及热点动态进行盘点。下面,不妨一起回顾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轨迹。
1.“双一流”名单引发全民关注
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让公众讨论良久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称“双一流”)到底是谁尘埃落定。名单中的“双一流”共有137所高校入围。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95所。大学分为A类和B类。A类36所,全部为985工程大学。B类包括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学校。名单公布后,瞬间在各网站及社交网络引起热烈的关注,而遴选标准、“双一流”今后发展等,都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双一流”建设是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大事。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就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2.人工智能成“风口”
如果要在2017年的科技领域选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那么一定非人工智能(AI)莫属。AlphaGo在围棋领域的所向披靡,让不少人了解到人工智能的强大。7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11月,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让AI重回大众视野。该报告通过研究筛选了用户当中72万数字人才发现,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这个数据意味着,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此后,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频频被提起。
12月,工信部发布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行业发展做出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
3.师范类专业认证正式实施
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下称《办法》),由此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明确师范类专业建立统一认证体系。
《办法》指出,认证标准分为三级,分别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根据《办法》,第一级认证针对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和经教育部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国控教育类专科专业。而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4. 六部委联合叫停校园贷
从2014年出现以来,大学校园贷这个行业一直和“裸贷、暴力催收、过度消费”这些负面词汇捆绑在一起,经常成为媒体和网络舆论集中批评的对象。今年5月27日,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回应“校园贷”问题时,明确表示“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虽然遭遇政府紧急叫停,校园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非网贷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突破了校园网贷的范畴和底线,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5. 高校“双创”持续升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称“双创”)最近几年逐渐深入人心。2017年,“双创”在高校大学生中持续升温。2月16日,教育部首次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
在校大学生作为“创客”中的生力军,在学业负担与“双创”之间,往往不能轻易舍弃其一。将“双创”纳入课程体系,认可学生的创业成绩,允许以高水平创新创业成果来置换学分等政策,将进一步激励大学生们更多地投身到创业创新的活动中来,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创新的活力与积极性,提高创新的效率与质量。
6. 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2017年被教育部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早在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而在本月初,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下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被认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等方面,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
在2017一整年,全国各地高校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地高校还普遍成立了“政治学社”、马克思主义社团、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新工科”横空出世
2月18日,一场关于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针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形势,与会专家讨论了高校如何培养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在内的30多所高校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达成了十点“新工科”建设意见共识。
在这场讨论会结束后不久,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随后,“新工科”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并瞬间成为热门词,此前在复旦召开的研讨会更是被置于极为尊崇的地位,被坊间称为“复旦共识”。
8.无人机专业被点名支持
12月22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意见》提出的五点保障措施中,“注重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无人机相关专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无人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尤为突出,瞬间在各大新闻网站和社交平台被刷屏。
此外,《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将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9.规范高校职称评审工作
日前,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提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可以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的方式,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高校副教授、教授评审权不应下放至院(系)一级。《暂行办法》还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明确提出惩处措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申报教师一旦被发现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按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处理;因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通过评审聘任的教师,撤销其评审聘任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先后印发,意在强化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10. 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改变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缩小东中西之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指出,依据《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督导评估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动民族教育加快发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