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新课标的颁布会给实际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与旧课标相比,能解决哪些问题?
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科组长周瑛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旧课标过于追求多媒体教学,课堂效果虚化;课堂热闹,内容空洞;此外就是讨论自由,问题泛滥。这三个问题均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言活动。“语文课就应该落实其学科教学的本质,即落实到具体的课文的语言文字学习上。”此次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周瑛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一方面,核心素养能够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周瑛认为,凝聚核心素养,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具体做法有四点,重视阅读、重视积累、重视表达和重视思考。”
周瑛认为,做到上述四点,对于教师而言,是个巨大挑战 。首 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也就是要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比如作为语文老师,就需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语文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语文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