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九月,又有一批留学生开始收拾行李踏上异国求学的旅程。在国外,留学生容易面临文化差异、学业压力、生活不适应等种种挑战。如何积极适应当地环境,融入国外学习生活?有专家和过来人建议,留学新生首先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关卡,不妨从自己感兴趣领域入手,拓展社交圈子,融入当地生活。
留学生的焦虑:难融入当地生活
去年6月,广州高中学生李超没有参加高考,而是在父母安排下,飞抵加拿大入读曼尼托巴大学。“独自在加拿大的这一年其实很艰难。”李超回顾过去一年的留学生活直言“自己每天都过得焦虑”。刚到加拿大,冬天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就让他受不住,更别说呼啸的寒风。他与另两名中国学生合住一栋别墅,因彼此学的专业不同,交流也少。
“我学的是营养学,课堂上就我一个中国学生。出国前,我以为我的英语不错,但有时候课上教授说的某句玩笑话,所有同学都哄堂大笑,只有我一脸茫然。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很难真正听懂。”除了语言,李超跟外国的同学也很难玩到一起。“其他同学在聊某个话题时,经常不知如何能参与。即使有时对方主动跟我搭话,我也不知怎样回答才不至于尴尬冷场。”李超说。
有留学专家表示,事实上,像李超这样的留学生不少。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出于安全感与交际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在第一时间寻找“同类”。这样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话题可聊,使留学生迅速找到归属感。不过,长此以往,却不利于留学生融入当地生活。
建议:克服心理关卡 从感兴趣领域入手
对于留学生来说,语言是与外国人进行对话的工具,只要意思表达到位,别人都能听懂,但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时间琢磨。李超表示,他慢慢发现课堂是最佳的学习阵地,教授的发言,每一个词的用法和表达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曾经尝试过教授说一句,我默念一句,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学会很多地道的表达方法。”
金吉列留学广州公司总经理邢庆华表示,留学社交的最大难题来自留学生本人,如何能够“有话说”很关键。“从文化到历史,从电影到动漫,你可能需要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同时,也要有自己感兴趣并深耕的领域。”邢庆华说,“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一点在任何社交场合都适用。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融合不等于一味迎合,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底色。融入是双向的,需要两方共同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学读研的王欣表示,每个人都会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但总要硬着头皮去改变。“刚开始可能会胆怯,甚至到了活动地点也犹豫再三不敢进去。但只要克服了心理的第一道关卡,你会发现情况没有想象得糟糕。而且外国人很乐意去了解中国,我主动向他们介绍中国优秀文化和科技创新,慢慢地,和他们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顺畅。”
“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公开场合演讲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大学所需要,也是留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邢庆华建议,留学生在出国前要提前了解国外礼仪、交友禁忌等,抱着融入的心态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拓展社交圈子小Tips
学校社团:社团的建立大多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参与社团活动让有相同兴趣的人在轻松的环境下交流。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是锻炼留学社交能力的第一步。
志愿者工作:国外的义工组织比较多,义工活动也丰富多彩。两周或一个月的义工活动,让天南地北的学生更加亲近,不会因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不同陷入“没话聊”“不知道怎么聊”的社交困境。
健身房:一次共同的训练、一句及时的鼓励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大部分人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在健身房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学术会议:学校会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是拓展社交圈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