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5广州小升初政策,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今日焦点 > 学龄前娃娃也要学统计”?STEM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打底子啦

学龄前娃娃也要学统计”?STEM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打底子啦

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1

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

就要学会做调查计划和统计图?

这是真的!

根据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岁~6岁,也就是大班阶段的小朋友,在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就包括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统计呢?对他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有什么影响呢?近年来很火的STEM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实在幼儿园时期就能打底子。

不过,未必是报几个班那么简单哦——

要培养会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的人

幼儿园,仅仅是托管孩子的地方?

如今,年代对学习的需求变了——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郭力平教授指出,21世纪以来,整个教育越来越强调要培养会解决问题的人才,具有学习自主性、学习信念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郭力平举例:“大卖场搞优惠,今天和支付宝合作,明天和其他支付渠道合作,即使是老人家,为了享受到优惠,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动力,如今知识爆炸是几何级增长,孩子未来所需要的知识,在今天是没有确定性的;今天所学的具体知识,并不能确定对将来有用。”

幼儿教育阶段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要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应该怎么理解呢?

郭力平用教学案例来诠释。

案例1:

在幼儿园里,通常会借助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线索,比较常用的,就是让小朋友们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如阴雨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隔一段时间之后汇总结果做记录表和统计图,从而让孩子看到天气变化的特点,同时也学会绘制、读懂简单的统计图。

郭力平表示,据他了解,不少幼儿园都是让小朋友用折线图记录气温变化: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温度,小朋友绘制有困难的,加上辅助线帮忙。这样绘制出来的统计图像模像样,“不过,会做这个表,对孩子来说有多大意义呢?”

案例2:

另外一个教统计的学前教育案例,是郭力平曾经在遇到的一所小学学前班的数学课,“老师让班上10多位小朋友围坐在一起,每一位小朋友想一个问题,去向其他小朋友了解情况。”

老师把小朋友们的问题一一记录,又问:“你们去问其他小朋友们这些问题,要不要一些工具记录?”在小朋友们的回答下,老师给他们准备了纸、笔、橡皮擦、带夹写字板,接下来就是小朋友们互相询问、记录的时间。

郭力平说,尽管小朋友们记录的东西大多是旁人看不懂的,20分钟后,老师开始组织小朋友们分享信息。“这个时候,小朋友们更多的是困惑:‘老师,我记不得问过谁了。’‘老师,小朋友们给我的回答各种各样,我不知道该怎么记。’”

这个时候,有小朋友发现:“为什么我的问题答案这么好记呢?”原来,好记的答案回答的都是诸如“早上吃过鸡蛋没有”的问题,答案只有“有”“没有”两种。而类似“你周末想去哪里玩”的开放性问题,答案就不好记录了。

别的小朋友便想:“我们能不能也把问题变成‘Yes or no'的问题呢?”关于不记得问过谁的问题,也有小朋友提出解决方案:“请老师帮忙把小朋友们的名字写在贴纸上,给我们每人一张,问过的人我们就在名字上打个叉。”

这节课到此就结束了。一个多星期后郭力平再到这个班上,墙上已经贴好了小朋友们收集数据的统计图。“即便是这些图,也不是老师直接教的。老师并不是直接教统计,但她心目中一直有教统计的概念。”

专家点评:学前阶段,要在游戏中吸收“大知识”

郭力平点评,第一个案例,尽管孩子做出了好看的统计图,但是总的来说,教学中还是有些“舍不下结果”,似乎没有结果就没有成就感。

他表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很可能要放弃一些原本想要的结果,“但是没有结果,孩子们有没有成就感?这就是从什么角度看待教育。在后一个案例中,孩子们在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也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将来,孩子还要面临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这样一种自信:我会去解决、能去解决问题。”

尽管学龄前的孩子年龄小,还处于“终身学习”的开端阶段,但郭力平指出,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阶段。

他指出,在学龄前的阶段里,更重要的学习是“大知识”的获得,而学龄期学习注重“小知识”:

“大知识”

是程序性知识,是默存的知识、积淀的经验,其中包括语言底层结构以及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心理世界基本法则,“这些最核心的知识是对人未来的发展起作用的。这些只是大多在学龄前获得,而且不是通过刻意教授来获得”。

“小知识”

主要是通过教与学传递的文本知识,更多的是显性的学习,是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基础。

“在学龄期的最初‘大知识’的积淀,是一个人最后能成为一个‘智慧的人’非常重要的基础。”

郭力平表示,学前教育要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就不要过于注重结果,“自由游戏、探索、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是‘大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融入,让孩子海绵式浸润地吸收的‘大知识’,是难以被学龄期学科知识替代的知识点。”

探究自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可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实际上,第二个案例中,小朋友们除了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之外,也

学会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利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也学会了探究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这些都是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对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指南》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指南》还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该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生活中怎么给幼儿园的孩子打下科学的基础?

那么生活中,如何引导尚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科学领域有所发展呢?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鼓励孩子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鼓励孩子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引导孩子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如:带轮子的物体方便移动,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参观游览后,和孩子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孩子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

鼓励孩子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

鼓励孩子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孩子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和孩子玩按指令寻宝的游戏。年龄小的孩子可以按照语言指令寻找,年龄大些的孩子可以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