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
每一次的华丽转身
都是她不断突破“舒适圈”的体现
她常鼓励学生:做不被定义的人
在她的字典里
不被定义
就是“创造可能”的勇气
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个“可能”
她是——
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称号
并在今年教师节上获得学校“立德树人奖”的
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尤妙娜老师
今年教师节,在学校第三十九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113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为进一步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榜样,表扬先进,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官小微将陆续推出【吾爱吾师】系列,快来为你的老师们打call吧!
没有“躺平”的青春
只有“奔跑”的岁月
“加入湛江科技学院大家庭,一晃已经21年了。” 尤妙娜老师回想起刚进校的自己,感慨万千。大学毕业后,她就来到学校担任辅导员,自此就开始了不断突破“舒适圈”的征途,考研究生、读博,持续在自己专业领域钻研。在这期间,她慢慢地走上了专任教师的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埋头科研教研工作中,以丰富的科研成果顺利评上了副教授。
“要在任何一个领域走得更远、更久,都需要吃苦的精神、敢闯敢拼的勇气。”尤老师表示,对于有工作、有家庭生活的成年人来说,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挤时间出来,完成自己的一路“打怪晋级”,其过程是枯燥和辛苦的,唯有坚定的意志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勇毅前行。这么多年来,在她自己进修的路途中,她也碰到不少有志于进修的学生,她都会告诉他们,进修路上“苦中作乐”是常态,要耐住性子打磨自己,坚定地往自己梦想的地方走去。
磨练基本功,让课堂变得快乐
“对一名教师来说,讲好课是首要的。”尤妙娜老师表示,也许很多人以为大学老师的两个长假都是悠闲假期,其实这是对大学老师的误解。对于一名耐心磨课的大学老师来说,长假正是备课的时候。阅读参考教材、相关书籍,浏览相关论文、专业网站,甚至挑选一些适合课程的小短片,都是尤老师为了拓展课堂的广度深度和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所做的努力。
针对课本中晦涩的知识点,她还会加以凝练,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学习软件发布作业,学生一提交她就赶紧批改,有些作业会写上评语,并将优秀作业设为精品作业,供学生之间观摩学习。
“为什要赶紧批改呢?”尤妙娜老师说:“因为这个时候是最‘热乎’的,印象最深刻的时候。”通过这种高效的作业“辅导”方式,帮助学生迅速检测出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加深理解。
多年的辅导员经历,让尤老师对育人有自己的感悟。“做老师,最重要是能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她说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亲近老师,才能更好地听取课堂讲授。多年来,尤老师乐于和同学们课后交流,分享人生感悟,为他们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获得“立德树人奖”。
教师节表彰大会
右二为尤妙娜老师
教研不放松,一直在路上
“我的教学工作一直比较‘饱和’,但科研教研不能放松。”多年来,尤妙娜老师研究重心始终和“课堂”密切相关,因为在她看来,研究就是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领域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手段,都日新月异。”她表示,教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当前的课堂现状、学生现状,去思考、去探索。
近年来,学校实施“品牌提升计划”,鼓励广大教师聚焦教育教学一线研究。2021年,尤妙娜老师发现她所在系没有人申报“校级特色专业”,她便牵头组织老师们结合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申报“工程管理”特色专业。她还积极牵头或参与了“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等项目研究,以研促教。
她是教书育人的师者
也是充满活力的科研创新者
每一位与尤妙娜老师相处过的人
都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正能量
是的,她向上的拼劲和韧劲
她对目标的坚定和追求
都值得我们学习
写在最后
有人说
尤妙娜老师蛮励志
小编想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许多励志“逆袭”的人生
是他们执着的热爱和拼搏
没有“躺平”的青春
只有“奔跑”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