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4国奥赛成绩查询,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教育新闻 >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新闻来源: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2014-01-28
访谈主题: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访谈时间: 1月28日16:00- 17:00

访谈地点: 腾讯大粤网广州两会访谈室 

访谈嘉宾: 广州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戴秀文


 

主持人: 我们看到报道,您对自己去年自评的打分是63.5分,为什么给自己打这样一个分数? 

戴秀文: 市政协给我的初评分数是63.5分,这个履职打分对大家是统一标准的,我接受。同时,我和许多委员一样,在标准以外的平台上,以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对部门工作有推动,有贡献,做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要用分数去衡量。 市政协从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对委员履职进行量化评分,这是好事情,对于委员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是有促进作用的,我很支持。按照市政协评分的标准"每年参加一次一年一度的全会,参加一次培训或学习,参加所属专委会开年和总结两次会议,参加一次调研,撰写一份提案,撰写一份社情民意"的"六个一"要求,就能达到基础分62―65分,也就是一个称职的政协委员,这个要求应该都能做到。我会继续努力。 

主持人: 去年您主要是关注学校卫生问题,今年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个方面? 

戴秀文: 这两年关注的总体思路是:健康是真正的起跑线,没有健康便没有未来。说到对教育的关注,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去年由大学生在校猝死案引起我对校医问题的关注,实质是关注与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学校卫生工作。目前我市乃至全国为数不少的城市,学校卫生工作未尽人意,特别是校医的工作处于极其不规范、甚至边缘化的状态。具体来说,学校是否按规定配备合格校医,校医是否能在日常系统传授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应急时刻提供专业急救服务,前者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后者关系生命安全。这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不容错过的。这方面的工作要得到改善,需要很多人的持续关注和努力。今年关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与此也是互相关联的。 

我特别希望通过规范校医的工作和职能,使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从小就应该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什么样的作息是好的作息,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的习惯,怎样的生活规律才能让我们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短视的方式去为了一时的学习效果牺牲长久的健康。 

主持人: 在过去一年里,您觉得广州在校医方面有没有什么改进? 

戴秀文: 我认为通过提案对部门工作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我去年从所提提案落实的情况了解到,校医的问题不仅仅是广州的问题,全国都存在校医配备不足、角色边缘化、专业水平欠缺等问题。 提案提出后,市教育局立即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市卫生局探索“医校共管”的学校卫生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转变观念,统筹资源,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中小学生群体提供”的总体思路。这些进展,让所有愿意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们感到欣慰。期待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效果。 

主持人: 是在今年做试点吗? 

戴秀文: 此事需要突破体制的障碍,据了解,广州市教育局正努力推进。 

主持人: 从一位政协委员的视角,您认为广州教育哪些方面还需要完善和改革? 

戴秀文: 目前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实很重视教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有很多促进广州教育正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良策正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由梦想成为现实。例如《2012年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推动学前教育公办资源的机会公平;另外,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2016)》,惠及更多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还有《广州市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试行)》,保障校园安全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 

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快速发展,人对教育的需求趋多元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生存、竞争整体压力前移的情况下,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备受难以负担之重,这是我今年关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特别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负担过重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我认为,如果要谈广州教育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和改革,首先要有共识,就是教育既要服务于社会发展、满足人的成长需求,同时又需要遵循符合教育本质的规律来运行,也只有遵循了教育规律,人与社会的共同成长、社会纵向与横向的良性循环才能成为可能。在这个共识基础上,以人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加强教育公共政策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政策执行的过程管理、教育效果的绩效评估等。说简单一点就是研究制定好的政策、有效执行政策、科学评估政策执行成效。 

主持人: 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您提到"广州市教育工作缺乏顶层设计",经过一年,您感觉到广州在顶层设计上有新的推进了吗? 

戴秀文: 我认为是打开了新的局面,至少是在协调统筹谋划广州教育发展方面有新的举措。去年12月26日成立了“广州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个领导小组由各个与教育发展相关的部门组成,履行统筹协调、研究广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审定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建设和工作方案等职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 

主持人: 就是一个多部门的合作? 

戴秀文: 对。教育政策属公共政策范畴,牵动千家万户,其制定需要与其他如城市规划、用地政策、公共财政政策、户籍政策等等互相关联兼容,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牵动方方面面、各部门的工作。在多个解决方案中哪个方案才是最优、才最具有可行性,这些都需要经过仔细考量和研究。如果有这样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推动,首先把根本的问题解决在上层,那么政策的推进过程会更为顺畅。 

清朝的陈谵然说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像教育这样百年树人的大业,顶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工作除了部门联动推进之外,社会上还需要达成共识,即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努力,对于人的塑造,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您的提案得到了政府的回应,据您的了解和感受,政府部门对政协委员提案的回应情况如何? 

戴秀文: 从去年提出提案的办理情况看,我的提案受到了市政协和承办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的重视,市政协提案委在2012年第一期《重要提案摘报》中刊登供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参阅;市政协教科文卫委在8月份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情况”的专题视察;市教育局立即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尝试开展试点工作等。这些进展,让所有愿意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人们感到欣慰。当然,提案只是推进工作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工作的实效。 在我的本职工作中,有一项是负责政协提案人大建议案的办理,教育部门对提案工作是比较重视的,将提案建议的办理与推动教育工作的进步结合起来,作为对待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各个处室在办理过程中比较注重与代表、委员的沟通,注重对建设性意见的采纳, 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主持人: 广州去年以铁腕的执行力进行了学前教育"赞助费"退费,受到好评如潮。您能介绍一下现在退还“赞助费”的总体情况吗? 

戴秀文: 这项工作执行力强、效率高,确实打了一个漂亮仗,外界的评价比较好。关于广州退还学前教育捐资助学款工作,2012年12月24日发文,2013年1月6日黄埔区率先现场退款,到1月18日全部完成,共计退还款项4641.3401万元,涉及幼儿共计3254人。 市政府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在执行这项决定的过程中,行政效率是很高的,也体现政府要维护这部分家长合法权益的决心。 

主持人: 刚开始广州市提出退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很担心的,清退赞助费后,广州将如何建立政策措施确保学校不会再巧立名目收费? 

戴秀文: 我们广州绝大部分的办学者都是依法依规办学的,这一点应该有基本的信任,而且很多幼儿园的园长、老师是饱含热情与感情从事幼儿教育的。市教育局在网上公布了《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一览表》,如果市民发现违规收费现象,直接举报,教育部门与物价部门将严厉查处。 

主持人: 现在“赞助费”清退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不少网友问,未来广州市"赞助费"的清退会否扩展到义务教育阶段? 

戴秀文: 确实有一些网友提到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教育阶段的问题不宜混为一谈。因为学前教育捐资助学款的退还工作是针对2012年秋季入学的那批幼儿,刚好是公办幼儿园保教费调整的起始时间。保教费12年没有调整,需要根据物价进行调整,也是保证幼儿园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所以,这项退款工作是保护这部分幼儿家长的利益,因特定情况,在特定范围内进行的。 

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择校费”是比较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实归结到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家长希望能为孩子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择校成为了一种客观现实与主观需求共同作用下的存在。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根本措施在于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主持人: 不少家长为了给子女更好教育,可能有择校的需求,今天有媒体报道,数百家长联名质疑最近广州新出的中考招生政策,认为有偏帮官员子弟的嫌疑,包括他们提到“指标到校”会对高分的考生不公平,您怎么看这一点? 

戴秀文: 首先,《2013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还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对意见稿有任何意见都可以充分表达,这也是推动政策更科学、更民主的一个过程。其次,没有一项公共政策能够实现绝对的公平,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但一项好的公共政策应该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 如果一项政策措施让公众存疑,那么部门与媒体应该有责任更好地推动民众知情权的落实,尽可能公开信息,消除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解、误读。同时,政策制定如何更好解决现实问题是可以探讨的,也希望能理性看待政策的调整。 

主持人: 现在广东有很多外来工子女,去年年底广东推出了关于外来工子女在广东上学和参加升学考试方案,广州将会在什么时候推出配套的方案? 

戴秀文: 在《2013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里,已经有关于异地中考的方案,以便与省的异地高考衔接。在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可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择校计划的基础上,具备四个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可以报考广州市公办普通高中公费计划:监护人在广州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按照规定在广州市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且在广州市具有初中学籍满3年的初中毕业生。这份方案的征求意见结束后,经过汇总研究,将有正式文件对方案进行公布及说明。 

近年来广州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劳动力人口流入剧增,相应引起非户籍学生数量迅猛增长。广州一直很重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非广州市户籍适龄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据2011学年初(9月)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非广州市户籍在校学生达53.58万人名,其中21.90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占非广州户籍学生总数的40.87%。由于受到城市土地空间限制、户籍人口适龄子女等因素影响,公办学位资源近期还难以完全满足非户籍学生入读义务教育学校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带有一定的流动性,教育部门既要考虑教育资源的容纳度解决其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后,人员流动与变化带来的教育资源闲置或不足的问题。所以教育政策出台,不能只考虑三五年的事,务必从长计议。 

因此,一方面,广州教育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级市,特别是户籍人口下降区域,不断挖掘潜力,指导公办学校逐步扩大接收非户籍学生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引导、大力扶持,促进民办中小学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创品牌,以此解决非户籍学生入学需求。 

2010年,市发展改革改委、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广州市解决非户籍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要求,凡在我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可为其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习能力的同住子女,申请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各区、县级市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穗务工就业农民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人数、学校数量和承载能力等情况,制订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实施细则。 

主持人: 刚才您也提到,学校扩容的问题,广州在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对教育来说,一个大手笔就是建增城教育城,新建教育城,主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 

戴秀文: 教育城的建设对于广州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大事,更是广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总的思路应该是为建设幸福广州提供人才保障,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及储备,关系到我们能否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如用地紧张、办学场地分散、发展空间受限,教育城的建设应该是广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把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训、研发、职业指导、创业孵化一体联通,说具体一些,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打造梦想通途;说宏观一些,就是为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根据我市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总体情况及各院校意愿,6所高职院校、12所中职学校和6所技工院校共24所院校及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一期)将迁入广州教育城,同时预留2所"3+2"五年制学校和2所高职合作办学学校的用地。教育城一期(至2015年)初步预算共容纳12.78万学生进驻,用地需求合计约10408亩(约合6.9平方公里),二期(至2020年),容纳学生共20.77人,发展用地需求约15729亩(约10.5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在教育城30平方公里,用于校企合作、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建设适当预留中小学校建设用地,为未来教育城的基础教育配套做好准备,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商业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区、生活综合配套区,建设综合性的教育城。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学生减负的问题,近两年时不时看到这样的报道:小学生考98分都被学校要求反思总结,要努力提升。您怎样看这种现象? 

戴秀文: 我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我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需要用学业考试的成绩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长,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人的价值不能被分数的价值绑架,对人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分数只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如果盲目以分数为追求、为导向,那么孩子与老师的负担加重、应试教育被强化、人在教育中被异化等等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要避免这些情况,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掌握和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主持人: 但是学校和老师会面临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升学率、优秀率等压力? 

戴秀文: 所以"减负"不等于简单删减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最根本的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人健康快乐地成长,这迫切需要我们在一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达成共识并合力推动。 

微博上有一则消息,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说人生没有意义,因为寒假学校布置200页作业,她妈妈要求她平均每天完成20多页作业,还给她买了练习册。一个6岁的小女孩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还有什么后续发展可言呢? 

我在今年的提案中,对于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出四项措施:一是政府转变教育绩效观。希望去年末刚成立“广州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能务实发挥作用,牵头研究,改变主要以看得见、可量化的标准来投入教育并评价教育的理念,尽快制定减负措施。二是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及人健康成长需求的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真正以人为本(包括师生在内)的价值体系。三是设置合理课业负担并建立保障机制。借鉴如安徽的经验,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政府监测公告制。四是教育、宣传、文明、卫生、工、青、妇等部门以及各媒体通力合作,加强正确教育观念的宣传引导。 

现在不少孩子经常熬夜做作业,不要说体育锻炼,连基本的睡眠都无法保证。别说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就是大人经常熬夜身体也受不了的,所以又回到刚才的话题,真的需要有专业的校医履行应有的职责,承担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传授与习惯养成的重任。

主持人: 相信有不少家长会有疑惑,为了孩子的未来,到底应该“减负”还是“増负”? 

戴秀文: 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视界,是放诸于求学阶段比一时,还是放诸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比一世,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健康就没有未来,许多家长、老师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往往注重看得见的分数高低,忽略了看不见的体质、品质的变化。升学率主导的教育政绩观仍然影响着地方教育行为,外部舆论对正确教育观念的导向力严重不足,教育过程管理与事后问责缺失,家庭教育存在观念误区,不愿输在“起跑线”的心态正在把孩子原本应该是马拉松式的人生赛跑,变成冲刺短跑。“统计显示,全世界只有1%~3%的孩子是超常儿童,100个孩子里97个都是一般人。”但我们有多少家长习惯于把孩子“按照精英来期望、来培养、来压迫”呢? 

主持人: 但是校医全面覆盖的话,是不是需要政府增加预算的投入? 

戴秀文: 校医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导师。按要求配备校医,这是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过去没做好,应该尽快补救完善。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减负”需要媒体通力合作,媒体如何发挥作用呢? 

戴秀文: 在正确教育观念的引导方面,大众传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在筛选各种各样信息的时候,能够决定将谁或者不将谁的信息传递给政府和公众,这意味着媒体的选择左右着公众关注热点的方向和了解事实的程度。所以,大众传媒公正客观的报道,是促成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重要推动力。我期待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更多的家长、老师认识并引导孩子,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有健康才有未来。

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