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实校长雷锦嫦:好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15

图片


  南武实验学校是由百年名校——南武中学承办的一所国有民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始建于2000年。学校建立之时,正值21世纪创建优质学校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主流时期。风雨15年,南实人始终执着教育梦想,奋发向上,以“质量立校,追求卓越;育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创新之路。近日,记者专访了该校校长雷锦嫦,她认为,培养学生们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好习惯成就好学生

  在雷锦嫦看来,好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首先必须考虑最基本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怎么去?而一名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雷锦嫦认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考试得再高的分,也只是一个学习机器”,雷锦嫦认为,好习惯成就好学生,“这会让你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创新思考等等。”雷锦嫦表示,希望从南实走出去的学生能够持续发展,没有老师的指引也能走出自己的路。“把孩子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考虑,考量一个校长是否成功不再当下,而是10年后看她教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

  “养成自主”学做人

  据悉,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学校逐步彰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养成 自主”特色。“养成”是指养成各种良好习惯。雷锦嫦表示,实施养成教育既是对我国悠久的教育传统的传承,也是对《意见》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对素质教育的坚定落实。据介绍,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铸一身良好习惯,让一生活得精彩”。

  “自主”即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实施“自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四自学生”——生活上学会自理、行动上学会自治、学习上学会自学、做人上学会自强。

  据雷锦嫦介绍,2009年学校提出“还课堂给学生”的理念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一言堂”作风,以学生的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最终目的,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学会与同伴互帮互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等等。另外,在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陆续开发了“品德”、“素养”两大类校本课程,形成了《明理导行》校本文化课程体系。例如语文科的《电影阅读写作拓展课》特色课程,老师精心挑选一些电影让学生观看,看完后写观后感。“这时候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比生搬硬套范文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中考作文能拿高分。”雷锦嫦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