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86中“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架构与创生

新闻来源:名校网  发布时间:2014-11-20

广州市第86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创办于1956年, 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首批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广州试验区的试点学校、广州市首批中国基础教育网教改实验学校,是区域内的优质品牌学校。

第一部分 开发课程的意义

一、  师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自由与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境界。我校“海纳百川、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正契合了这个主题,践行为了每一个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架构与创生,旨在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大海一样的情怀、海洋一样的品质,让每一个师生都能享受生命的快乐与幸福。我们把“做人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与包容;做事的激情像海浪一样奔涌而前行;个性与潜能像海底一样浩瀚与深邃;生活的选择像浪花一样丰富而精彩;身心气魄像海洋一样健壮和气势磅礴。”作为学校“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并以此成就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了每一位教师自我实现而铺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我们认为: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差异角度考虑,学校只有提供符合每个学生个性成长需要的多样化课程,并提供多样化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我们开发“生命如海”特色课程开发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将现有的学生生活、班级生活、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学校活动、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等纳入到特色课程开发的视野,并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凸显学校课程的特色架构,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生命成长与身心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让学生的自由选择成为现实,让学生享受课程所带来的幸福感成为现实。

特色课程更是教师生命成长的财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诉求。我们通过对“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深度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生命成长的一个“支点”,进一步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提升;使教师在特色课程建设中不断发展自己,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自我超越,增加其幸福感;促进每一个教师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  学校文化与内涵发展的要求

当前,学校通过课程教材改革,尤其在广州市提出的高中特色课程申报过程,学校拥有了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权利,为学校特色办学与校本课程特色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我们也明确学校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我们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根据86中学的实际情况,形成“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政策,进一步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实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我们认为:广州市推出的高中特色课程开发的价值是在遵循国家新课程面向全国统一规范的要求上,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弥补学校在高中多样化发展和办学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给予学校足够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设置的自主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生命教育,进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学校文化,让学校拥有完整意义上的特色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自主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特色课程的建设要和整个学校建设联系起来,也就是要和学校办学思路、长远的规划联系起来,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办出特色。学校文化是特色课程的支撑。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包含了物质文化(校园建设)、制度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特色课程建设和学校文化发展结合。我们对“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校文化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86中学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学生特点,架构与创生特色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支撑着办学特色,特色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有高质量的特色课程,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途径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一方面办学特色的发展需要特色课程的支撑,另一方面特色课程的开发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极大地催生了学校的成长力。为此,我们秉承学校的教育哲学,崇尚“生命教育”,并以“生命如海”特色课程为落实“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标志,成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与平台,借助“生命如海”特色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顺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开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成人教育等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追求,在全国一些省市、地区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活动,其生命教育主要包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惜生命”等内容。我们学校的“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所体现的生命教育相对于这些普遍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地域性和思想性,能够为学生高中三年的生命旅程指引方向,将“海洋一般的品质”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之中,引导每个学生的生命个体在特色课程实践体验中“认识生命、发现潜能;尊重生命、理解包容;悦纳生命,精彩生活;珍爱生命,自我超越”。

我们在“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所关注的“个性差异”与“实践创新”的主要课程目标,正是当前国际上发达国家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由学习大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其学习大纲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被划分为八个水平,体现了课程弹性的结构特点,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法国《走向2010年新高中》白皮书高中增设高一探索性课程;高二根据专业不同开设多门选修课程;高三选修课程领域占60%。改革后的新高中以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定向指导、个性化辅导、外语教学和文化艺术教育及责任意识培养。为学生设立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机制,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发挥特长。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依据与思路)

核心理念:生命如同大海一样深邃与宽广, 生命要有海洋一样的情怀和品质。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生死教育”。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升民族综合素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随之扬弃应试教育、就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此,引导学生生命发展的生命教育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孔子的生命教育思想就已经形成。孔子《论语》中有许多精辟

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如孔子把天、地、万物纳入人生的视野,由此悟出的“道”更多地关联着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人的本性是喜欢走自己的路,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过程——“活出自己”。

 “生命如海”课程与当今世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悦纳生命”的教育潮流不谋而和,其蕴含的生命教育和人文情怀,正是当今社会人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生命如海”体现新时期生命教育的精髓,以此为主题架构与创生特色课程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国际视野和教育哲学。

“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是从“人的生命意义建构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课程的设计,围绕“做人处世、生活选择、自主发展、生命品质”等方面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达到:“做人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与包容;做事的激情像海浪一样奔涌而前行;个性与潜能像海底一样浩瀚与深邃;生活的选择像浪花一样丰富而精彩;身心气魄像海洋一样健壮和气势磅礴。”

“生命如海”特色课程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认识生命、开发潜能、展现才华、强身健体、实践创新等实践过程,从而自主接受生命教育过程,在“亲历”、“体验”、“探究”、“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积累人生“财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终成为具有大海一样情怀与品质的世界公民。

二、课程目标

 “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拥有海洋般的情怀和品质为宗旨;着重发展学生“海纳百川、止于至善”的生命内涵;课程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体现把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惠及到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书写自己的人生奇迹。

“生命如海”特色课程,以海洋文化精神为核心打造学校的生命教育环境,指导学生明白生命就如同大海,它的内涵是无穷无尽的;大海辽阔,人生广阔,认识大海是有趣的,塑造人生更加有趣。指导学生开展系列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创设系列主题展示与交流平台,丰富学生的课程经历和人生视野,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海洋一样情怀与品质的世界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结构

从课程内容角度:“生命如海”特色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在一起,包括三大板块,即“认识生命篇、珍爱生命篇、发展生命篇”;九个分支的课程,即:“海洋情怀课程、学科潜能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博物印象课程、安全卫士课程、绿色生活课程、身心健康课程、实践创新课程、志远杨帆课程”,近百门微型课程内容组成(图1所示)。

从学生学习角度将“生命如海”特色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两种形式。必修课程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必修内容,包括《海洋情怀课程》、《学科展能课程》、《身心健康课程》、《安全卫士课程》、《志远杨帆课程》,及其他课程中的部分课程(见表1)选修课程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选修内容,包括《国际理解课程》、《海博印象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绿色生活课程》及其他部门课程中的小课程(见表2)。

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将“生命如海”特色课程分为课内修习和课外实践两种类型的课程(表3),课内外相结合,有效落实“生命如同大海深邃与宽广,生命要有海洋一样的情怀和品质。”课程理念,以课程结构和内容推进以“海纳百川、止于至善”的生命教育进程。

图1“生命如海”特色课程体系

 

表1:“生命如海”特色课程规划

学习

领域

科目

必修

选修I

选修Ⅱ

内容

学分

内容一

学分

内容二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6

 

2

2

2

 

2

2

2

2

 


2

2

2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

6

 


 

2

2

2

 

2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6

 

2

2

2

2

 

2

2

2

 

2


2



 

4



 

2

2

2

 


2

2

2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4



 

 


四、培养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广州86中学“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是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生命教育为基础,着力培养“具有大海一样情怀与品质”的世界公民。学校追求“海纳百川,止于至善”的办学理想,形成生命教育的“多元培养模式”,让每一个生命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尊重,让每一个生命潜能得以激发;让每一个生命成长获得肥沃的土壤 ……

表4“生命如海”特色课程规划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时

多元培养模式

培养要求

“蓝色”计划

(基于兴趣)

“浪花”计划

(基于特长)

“杨帆”计划

(基于梦想)

必修

课程

 

 



 

普修班

 

 

 

 

 

 

 



 

 

 

 


 

选修

课程

 

 

 

 

 

选修班

 

 

 

 

 

 


 

 

 

创新课程

 

 

 


 

特长班

 

 

 


 

 

 

 


 

五、课程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最终的发展。”优秀的师资队伍,深厚的生命教育积淀是落实“生命如海”课程理念的教育基础。实践证明,86中学教师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他们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和人文修养,每一位教师就是一个课程原型,教师团队合作研究与实践的能力,助推特色课程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开设“生命如海”特色课程的坚实基础,也是学校“一切为了教师的自我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办学理念的价值体现。

(一)学校文化

广州市第86中学的“特色发展”,就是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名片,这张名片学校整体优质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是彰显学校精神的特色名片。在86中,“一切为了教师的自我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处处可视化;每一个生命个性得到张扬,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尊重,每一个生命潜能得以激发;每一个生命成长获得肥沃的土壤 ……成为86中师生时刻能够触及到的生命体验过程,学校通过特色课程开发、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环节,打造一批“课程人”,他们把课程实践中的教学转型发展带到常规教学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引领作用,“海纳百川,止于至善”的生命哲学思想深入人心,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学生的课程学习力在此处聚合。

(二)文本资源

“生命如海”特色课程文本资源包括四项内容:(1)校本特色课程的设计方案,(2)课程讲义或教材等资源,(3)课程实施案例或课例,(4)课程实施效果的物化资料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依据学校特色课程的整体架构和目标要求,自主进行课程设计,对某一具体的校本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结构、实施策略、评价途径等项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和设计,形成指导今后课程实践的详细方案。

l 课程设计方案汇总表:

l 课程讲义或教材汇总表:

l 课程实施案例或课例汇总表“

l 课程实施效果的物化资料汇总:

(三)人力资源

1.高校指导专家人力资源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简介

相片

 

 

 

 








 

(四)环境资源

学校与******共建单位,建有动物博物馆,地震观测台,PM2.5观测台等学生综合实践的场馆;并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四栋大楼命名为“立德楼、勤学楼、求实楼、志远楼”;学校校舍、场馆的整体布局与规划,都是与“生命教育”相得益彰。学校的建设能让人们理解、领悟、认同、内化物质环境之中所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如学校的人文景观如“杨帆”雕塑等。

第三部分 课程实施

优质的特色课程往往体现在课程实施环节,课程实施让特色课程更加独特与鲜活,能让更多的学生依依相伴,展开他们生命中难忘的旅程。

第四部分 课程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