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弘毅之士 原为学之道

新闻来源:名校网  发布时间:2014-11-24

培弘毅之士 原为学之道

——广州市第七中学创建特色学校纪实

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为培道学校,创建于1888年。学校地处文化气息浓郁的广州市老城区——越秀区东山地带,占地面积35863平方米,建筑面积30490平方米,分为初中部、高中部两个校区。现有6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24个班)。

广州七中于1993年成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1999年荣获“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光荣称号。2007年,七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08年获得“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称号。2008年3月被评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形势下,七中人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不断整理学校126年的办学历史,提炼学校文化精神,立足特色办学,文化立校,追求高品位的质量。

一、传承创新,创建以“培道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学校

1、“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七中在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优秀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传承创新,追求卓越。

   七中前身为培道学校,建校于1888年,至今已有126年的历史。1962年,更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至今。学校历经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世纪的沧桑,伴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更替,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奋进求强的办学之路,从这里走出了两院院士李方华、黄翠芬,享誉美国半个世纪的航空女杰张瑞芬,民国时期“电影皇后”胡蝶,新中国游泳队第一位女教练潘静娴,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的科学家符红铁,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钟华荪,荣获“亚洲商业领袖奖”的首位中国企业家霍东龄,著名建筑设计师陈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亚洲第一人叶泉志……126年来更留下了平等博爱、中西交融、渴求真知、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留下了以“爱诚真毅”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留下了三校同辉的精彩篇章(广州培道女子中学在抗战时期辗转办学,后来形成广州培道,香港培道,澳门培道三所学校),留下了田径、管乐、合唱、篮球、无线电测向等传统优势课程,镌刻下万千校友践行“爱诚真毅”的足迹。

“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宣示着七中人对前辈办学精神、优良传统、光辉成就的珍视与继承,体现了七中人永不停步、力争上游、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信念与毅力。

在建校126周年之际,我们提出新的“广州七中梦”——

学校:文化深厚,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省内领先,国内外知名;

教师:业务精湛,师德高尚;

学生:全面发展,出类拔萃。

要实现“七中梦”,必须弘扬以“爱诚真毅”校训为核心的培道文化,必须推进文化立校,推进优质发展、特色发展,我们将借创办特色学校之际,使“培道—七中”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2、深厚丰富的“培道文化”

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易经》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在中国哲学中,“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前辈们创校之际,以“培道”名之,应含“培育人才,探求真理,穷尽自然、社会变化之根本”的意义。

培道—七中自创校开始,126年来,战火间辗转,动乱中坚持,盛世里跨越,学校始终担负着传承文明、探索真理、立德树人、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培道文化”就是在历史大潮中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文化。

纵观培道—七中126年的办学历史,从初设妇孺班招收盲童、妇女入学,到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从战争年代培道学生紧随学校各地辗转坚持学习,到动乱年月老师力克艰险培养人才,百二年历史形成培道—七中平等博爱、中西交融、渴求真知、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培道文化”就是这种办学传统的体现。

1888年,创校之初的培道学校,是一所教会女子学校,确立了“爱诚贞毅”的校训,从此这校训成为历代师生的育人理念与追求。跨入21世纪,为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我们对校训作了“一字之改”,把“贞”改为“真”。“爱诚真毅”,传承着这样的教育信念:“爱以存善;诚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培道文化”就是以“爱诚真毅”校训为核心的培养新时代弘毅之士的文化。

“爱诚真毅”校训释义

①内涵:爱以存善;诚以立身;真以求知;毅以遂志。

②诠释

(1)爱,孔子曰:“爱人。”“爱”,既包含儒家的“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尽心上》),又融入建校以来历代师生珍爱生命、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

“爱以存善”倡导对亲朋的爱,对人类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真理的爱。

(2)诚:对人要诚实讲信用。《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以立身”强调对他人真诚,对朋友守信,对国家忠诚,以诚信为立人之本。

(3)真:求真。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

“真以求知”强调七中人求真务实,追求真知,追求真理。

(4)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毅以遂志”意味着强健的体魄与百折不挠的毅力完美结合,振兴中华,任重道远,需要身心强健、意志坚定的教育者,需要志存高远、弘大刚毅的接班人。

“爱诚真毅”,体现了七中人对人才规格的独特理解,代表着七中人的核心价值观,以“爱诚真毅”为核心的“培道—七中”文化,深深植根于七中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行为、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弘毅之士”释义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朱熹《四书集注》)用今天的话说,“弘毅”即“抱负远大,心胸宽广,意志坚强”。

“士”,在古代特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影响或有较高修养的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代表的是儒家学说的道德观,弘毅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一项光荣的传统。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弘毅之士”,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质:①志向高远,胸怀宽广;②情趣高雅,学识丰厚;③意志坚强,勇于担当。“弘毅之士”是有思想有抱负有学识有作为的人。

3、扎实推进的发展策略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曾优鲜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特色学校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成立特色课程开发小组,负责特色课程的研讨、开发与构建工作,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室、教导处,各学科科组长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建立日常管理机构:

①教导处

1)制定特色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特色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特色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特色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特色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特色课程的实施情况。

②年级组、班主任和课任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完成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③学科教研组

工作职责: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开发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的基础,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特色课程。

基于学校优良的历史传统、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围绕 “培道文化”这一特色主题,构建了培道特色课程。

培:培养、培育。

道:道理、方法、方向、道德、真理、规律。

培道:培养学生弘扬美德、追求真理、探究规律。

我校前身为培道学校,以“培道”作为特色课程名称,既包含培养学生弘扬美德、追求真理、探究规律的课程内涵,又突显对学校126年“培道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培道特色课程由爱、诚、真、毅四个系列组成,每个系列的内容与目标如下:

爱系列:开展爱国爱校、革命传统、党团知识教育,旨在继承传统,树立志向,培养责任感与自律意识。

诚系列:学习古今中外文化经典,了解体察中西社会,旨在提升文化素养,开拓视野,培养高尚情怀。

真系列:开拓学科课堂,探究科学奥秘,旨在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

毅系列: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展示个性,为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升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培道特色课程是一门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弘毅之士的课程,将不断丰富、发展“培道文化”。

(3)制定保障措施

①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特色学校的建设规划、特色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特色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②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特色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导处设专人负责特色课程的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③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④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⑤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级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4)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的课题研究:如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特色学校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特色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2012年,我校何军副校长负责的课题“文化育人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市七中为例”获得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立项。两年来,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二、软硬兼施,塑造“培道文化”育人环境

广州七中地处东山,校园优美,古朴的建筑,浓郁的书香,典雅的布局,涌动的青春活力,浑然为一体,焕发出火一样的热情和勃勃生机,自是一份钟灵毓秀。

1、新老建筑,突出“培道文化”主题 

校内典型建筑包括七、八十年的老建筑和现代建筑两部分。

学校目前尚存的培道学校时期的老建筑有:①应接室,建于1936年,由培道学校1931届蔚社和美国圣安得及奥城女传道会赠建,现在是传达室、卫生室。②四十周年纪念堂,建于1928年,至1932年全部建成,由当时的师生向社会各界募捐集资七万余元建成,现在是办公楼。③护养院,建于1936年,当年培道学生全部住校,其中很多孩子是侨生,如果学生生病,就在护养院治疗。现在我们称这栋楼为培道楼,校史博物馆、帕内轩均设于此。学校分别在这三栋老建筑前设置名牌,陈述建筑历史,突出蕴含在建筑物内的培道师生热爱学校、珍爱生命的文化特质。

现代建筑包括三栋教学楼、一栋科学馆、两栋体育馆(初中部和高中部各一栋)。三栋教学楼均为红墙碧瓦的中式建筑,古朴雅致。我们准备以校训内涵分别命名这三栋楼:求真楼(现高一、高二楼)、遂志楼(现高三楼)、存善楼(现初中楼)。2003年落成的善衡体育馆在校园东北侧,为培道校友、香港著名企业家何善衡先生的女儿(何善衡先生的几个女儿都是培道女子中学毕业生)从“何善衡基金会”中捐款100万元促成建设的。在学校图书馆与初中教学楼的墙面上,分别书写着“爱诚真毅”四个大字,全体师生每天迎着校训进入校门,以“爱诚真毅”为核心的培道文化深深根植于师生心田。

2、特色场景,进行“培道文化”教育

在培道楼前方,矗立着一尊黄蜡石,上书一个很大的“源”字,由我校1940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翠芬校友题写——这是培道—七中建校120周年时培道校友赠送给母校的礼物,既抒发了培道学子饮水思源感恩母校的诚挚情怀,又彰显培道—七中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动人景象。

在培道楼一楼,有我校的校史博物馆。培道—七中126年的历史长卷在这里一一展开,校史馆专辟“如歌岁月”、“再显辉煌”、“走向世界”和“情系母校”四个区域,展示学校末世中创立,战火间辗转,动乱中坚持,盛世里跨越的光辉历程,宣传学校传承文明、探索真理、立德树人、科教兴国的百二年追求与成果,歌颂培道—七中人践行“爱诚真毅”的杰出事迹。

3、校训校徽校歌,坚持“培道文化”传承

校训:爱诚真毅

爱——爱以存善: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还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都提倡对亲人的爱,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爱,是为人之基石。

诚——诚以立身:对他人真诚,对朋友守信,对国家忠诚,都是诚信的范畴。诚信是修养、是文明,是事业之本、立人之本。

真——真以求知:求真务实,追求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体现了当今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

毅——毅以遂志:弘大刚毅意味着强健的体魄与百折不挠的毅力完美结合,复兴民族,振兴中华,任重道远,需要身心强健、意志坚定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培养志存高远、弘大刚毅的接班人!

 “存善、立身、求知、遂志”体现了七中人对人才规格的独特理解,体现了七中人核心教育价值观,符合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校徽:                         


我校校徽的主题图案为四叶草,选取四叶草作为校徽图案,体现了创校先贤们的博大之爱。

上方是校名:广州市第七中学;下方是校训:爱诚真毅;1888是建校年份。中间的图案:四叶酢浆草。酢浆草是南方田间常见的蔓生小草,普通而美丽。酢浆草通常只有三叶,四叶酢浆草很少见,民间俗称幸运草。以四叶酢浆草做校徽图案,像四颗心连在一起,既代表“爱诚真毅”四字校训,也象征本校学生的友爱团结,还寓意本校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同时寓意本校学生坚韧而富有活力,美丽而随和,遍布祖国四面八方,被大地所哺育,在阳光下蓬勃生长。

校徽的颜色为绿、白两色。绿色喻生机与和谐,白色喻纯洁与神圣。

校歌

   培道时期有培道校歌,彰显当年培道师生的品质与追求,至今依然被老校友们传唱。

培道校歌

培道同学兮,仁爱真诚。

不诚无物兮,不爱无生。

 残贼假伪兮,社会之蠹虫。

社会之蠹虫,一废而清。

  培道同学兮,记取仁爱真诚。


 

培道同学兮,果毅坚贞。

艰阻当前兮,莫碍我行。

 善葆余真兮,玉洁而冰清。

 唯贞且毅兮,斯真理之兵。

  培道同学兮,记取果毅坚贞。


 

培道同学兮,爱诚贞毅。

四德俱备兮,无往而畏。

 当兹社会兮,釜鸣而螗沸。

 毋惶毋惑兮,毋悲毋歔欷。

   培道同学兮,记取爱诚贞毅。


 

在建校126年之际,我校师生历时七个多月,创作了七中校园歌曲《七中艳》:


 

岭南红棉七中艳,

百度春秋培道缘,

薪火相传声名远,

春风化雨桃李妍。

爱诚真毅德立身,

   莫等闲,强国在少年;

学贯中西能为本,

   争朝夕,敢为天下先!

朱墙碧瓦汇俊彦,

四叶草青紧相连,

修学储能融百家,

经世致用开新元。

爱诚真毅德立身,

   莫等闲,强国在少年;

学贯中西能为本,

   争朝夕,敢为天下先!

我们制作了《七中艳》MTV(音乐视频),一经播放,得到全体师生及退休校友的一致赞扬,作为培道—七中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构建体系,实现“培道文化”教育网络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广州市第七中学特色课程体系:

名称

广州市第七中学特色课程体系


目标

培养具有高尚情操、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弘毅之士

体系

爱系列课程

开展爱国爱校、

革命传统、党团知识教育

⑴校史校训课程(介绍培道—七中历史沿革、办学成就、校友故事,解说校训内涵。旨在继承百年优良传统,弘扬培道优秀文化)

⑵红色系列课程(与广州军区模范红一连共建。进行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⑶党校团校课程(介绍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辉历史,讲解党章、团章)

诚系列课程

学习古今中外文化经典,了解体察中西社会

⑷文化经典课程(聘请大学教授任教。阅读、讲授中外文化经典名著,提升文化素养)

⑸英语国际课程(聘请美国专职教师任教,小班全英教学,介绍欧美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英语技能)

⑹海外修学课程(每年组织中美名校夏令营、冬令营;组织香港培道中学、澳门培道中学修学活动,体验中西社会文化)

真系列课程

开拓学科课堂,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创新精神

⑺学科拓展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拓展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培训)

⑻多元设计课程(“现代多元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开设软件设计、平面设计、动态影像设计等专修项目)

⑼科学探究课程(培养创造性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小发明创造)

毅系列课程

发展兴趣,展示个性,实现梦想

⑽校园节日课程(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能与个性创造条件,为班级编织精彩实现梦想提供舞台)

⑾社团活动课程(培养兴趣,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展示个性,提高能力,融炼团队)

⑿体艺传统课程(开展无线电测向、田径、篮球、管乐、微电影等我校体育、艺术传统活动)


 

教学安排

广州七中培道特色课程教学安排(高中)

系列

课 程

选/必修

上课班级

时间安排

负责部门

⑴校史校训课程

必修

各年级

每学期2节班会课,

国旗下讲话4—5次。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爱诚真毅之星”

德育处

⑵红色系列课程

必修

 各年级

红星班高一高二每学期约8课时,高三全级上学期10课时,其他每学期2课时。

德育处

⑶党校团校课程

选修

各年级

学生党校、团校每学期上课2—3次。

团委

⑷文化经典课程

高一红星班必修,其他选修

各年级

红星班每周2课时,其他班每周1课时。

语文科

⑸英语国际课程

必修

高一红星班、重点班

每周2课时

英语科

⑹海外修学课程

选修

高一高二

寒暑假进行

德育处

⑺学科拓展课程

高一红星班必修

其他选修

各年级

高一红星班数学物理每周共2课时,其他每学期约10课时。

各学科组

⑻多元设计课程

高二红星班必修,其他选修

各年级

高二红星班软件设计每周2课时,高一高二动态影像设计每学期约6课时,其他每学期约10课时。

教导处

⑼科学探究课程

选修

各年级

周二第8、9节,每月一次,每学期约8课时。

教导处

⑽校园节日课程

必修

各年级

10月体育节,12月艺术节,4月文化科技节。

教导处

德育处

⑾社团活动课程

选修

各年级

每周或隔周活动,每学期举办社团展示日、社团开放日。

团委

⑿体艺传统课程

选修

各年级

无线电测向、田径、篮球、健美操、管乐、合唱、美术等,每周训练。

教导处


 

广州七中培道特色课程教学安排(初中)

系列

课 程

选/必修

上课班级

时间安排

负责部门

⑴校史校训项目

必修

各年级

每学期2节班会课,

国旗下讲话4—5次,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爱诚真毅之星”

德育处

⑵红一连

红色项目

必修

 初一级

初三级

初一上学期,共30课时

初三上学期,共16课时

德育处

⑶学生团校项目

选修

各年级

学生团校每学期上课2—3次。

团委

⑷少年读书项目

选修

各年级

隔周1课时

语文科

⑸硬笔书法项目

必修

初一级

隔周1课时

美术科

语文科

⑹海外修学项目

选修

各年级

香港培道中学、澳门培道中学游学活动,暑假参加联合国CISV夏令营

德育处

团委

⑺学科拓展项目

必修

各年级

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3课时,初三每周5课时。

各学科组

⑻学科竞赛课程

选修

各年级

各年级每学期20—25课时

各学科组

⑼科学探究项目

选修

各年级

每学期约10课时

教导处

⑽校园节日项目

必修

各年级

10月体育节,12月艺术节,4月文化科技节。

教导处

德育处

⑾社团活动项目

选修

各年级

每周或隔周活动。每学期举办社团展示日、社团开放日。

团委

⑿体艺传统项目之弘毅体育

初一游泳必修,其他选修

初一级

每周2课时,游泳必修,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美操选修。

教导处

体育科


⑿体艺传统项目

选修

各年级

无线电测向、田径、球类、健美操、管乐、合唱、美术等,每周训练。

教导处


 

四、拓宽渠道,开展“培道文化”特色课程

我校与广州军区模范红一连共建红色系列课程,与卓越教育合作开设英语国际课程,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开设文化经典课程,与校友合作开设多元设计课程,与学校体育俱乐部共同开设初中“2+1”课程。

1、红色系列课程

广州军区警卫营一连创建于1931年,先后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平津、平型关、孟良崮等290多次战役战斗,先后4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82年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红一连”荣誉称号。

七中地处东山,与学校附近的“红一连”有着50多年的共建历史。红一连“忠于革命、永不叛党、保卫红旗、战斗到底”的连队誓词,体现顽强作风英雄业绩的“三枪传奇”……伴随共建活动沁入七中师生心田,融入“培道文化”的血脉之中。

红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纪律作风教育,②红一连连史教育,③捍卫国旗教育,④军事常识讲座。

2、英语国际课程

   本课程聘请美国资深专职教师全英文小班授课,教材取材于美国权威教学出版机构HoughtonMifflin出版的美国中学《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Americanliterature),同时借助其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提供众多阅读题材,满足国内教学体制下学生发展需要。课程采取任务型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地道生动的阅读素材,给予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机会和环境,并培养发散性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3、文化经典课程

我校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开设文化经典课程,旨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课程按学期分成四个专题,结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研究、古代文学形态与空间批评研究、戏剧文学与戏剧理论研究、汉语发展传播和语言应用研究)拟定专题。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派出由资深教授、中青年骨干(副教授以上)和青年博士结合的团队,为我校学生开设阅读书目,举办专题讲座,进行阅读指导。

4、多元设计课程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它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各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我校开设“现代多元设计”课程,具有深厚的建校渊源与校友依托,同时具备广泛的现实基础。

①建校渊源

七中前身是培道学校,当初校址在广州五仙门,1907年迁入现校址。当时的校舍由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亚瑟·帕内(澳大利亚人,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粤海关俱乐部等广州近代西式建筑的设计者)设计。

②校友依托

126年来,培道—七中培育无数英才,其中设计方面的杰出人才光耀夺目:

53届黄秀龄,广州市民用建筑科研设计院工程师,她的《沙湾镇文化中心设计方案》荣获1985年全国农村住宅及集镇文化中心设计竞赛二等奖第一名;1987年,黄秀龄、金承伟的“广州市委礼堂设计”获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58届梅文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世纪80年代初,他率先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大力倡导石湾现代陶艺,把华夏的神韵和时代感的追求融会在陶土之中,融合中外,贯穿古今,兼收并蓄,标新立异,以全新的肌理语言,创造出“造型峭拔,流畅刚阳”的力作。

58届平祖庆,中国首次南极洲考察编队队员,参加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的建筑设计工作,由于房屋坚实、抗风和保温性能好,保证了考察人员胜利地完成科学考察任务。

79届陈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新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及主媒体中心的设计者。

79届李耀杰,广东点线面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设计总监,中国著名VI(视觉识别)设计师,全国十佳企业标志设计师;中国建设银行标志、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标志、健力宝、喜之郎、乐百氏等众多耀眼的CI(行为识别)设计,都是他的手笔。

89届易穗红,广州市和合共赢广告有限公司、广州市印象广告有限公司总裁;著名电视广告“广州好迪”的设计制作者;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羽绒服品牌波斯登设计、执行公关活动,取得巨大成功。

③现实基础

在学校、各学科老师的积极支持指导下,七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设计活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全体学生全情投入到宣传海报、班旗、班服、班徽及本班入场式的个性化设计创作之中,力求展示班集体的最佳风貌;每年的文化科技节举办学生动态影像作品展,吸引高中全体同学积极设计与制作;全校的科技作品展览凝聚了同学们的心血;“七中舞台”活动全部由学生独立设计策划、组织演出;学校环保社、辩论社、戏剧社、动漫社、摄影社、DV社等学生社团十分活跃。

2008年,我校高一学生吴帅发明了“易拆装便携式篮球框”、“折叠式篮球框”,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第六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专利鼓励奖”;2009年,吴帅的“一种利用河沙制备硅胶淡化硬水的实验”获第24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2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获一项发明专利。

2012—2014年,我校高三毕业生共有76人考入高校各类设计专业深造。

④课程开设

我校的“现代多元设计”课程既依托于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又与现代社会生活、形势发展接轨,是充满时代精神的一门课程;同时,这门课程又是“多元”的:首先是领域多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其设计将涉及各个领域:可以设计漂亮的标识、设计独特的广告、设计优美的形象、设计适用的软件、设计精彩的活动、设计独具风格的建筑,等等;其次是形式多元,鼓励不拘一格,出奇出新,设计时可以古今中外多种形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其三是培养方式多元,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等等;最后,我们的毕业生也一定是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的。

本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全体学生具有科学规划人生的明确意识,能够自觉地规划设计自己的高中生活及未来,根据个性特长,学习适合自身发展的设计课程,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校在高中各个年级进行“人生规划设计”的专题教育,高一高二年级主要进行高中三年(二年)规划设计,高三重点进行未来人生规划设计的教育,主要形式为讲座、班会课。

体育节开展“班级海报设计”活动,约2周。

文化科技节举办设计大赛,约1个月。

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动态影像设计,高二年级红星班开设软件设计(本学期为“手机应用设计”)。

高一年级开设“桥梁设计”、“乐高机器人的结构与程序设计”、“宜居环境的设计——风水地理”、“校园的园林设计对鸟类生存状况的影响”等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自愿选择,报名参加。

5、初中“2+1”课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的精神,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编制出多样性的、有选择性的体育课程。初一年级开设游泳必修课。此外男生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三项中再选择一项进行选修;女生在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三项中再选择一项进行选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一名学生必须掌握游泳与选修课其中一个项目的运动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并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弘大刚毅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科与艺术科协作,在初一开设硬笔书法课,渗透中国书法文化教育,体会汉字的韵味与美感,训练书写规范漂亮的汉字,涵养沉稳入静的心性。

每两个月一次硬笔书法竞赛,期末学生参加本校的书法等级考试,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标准。

 

在创建特色学校,追求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培道特色课程获得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重点立项课程,我校初中部被授予“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