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铁一中学“铁英”特色课程

新闻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4-11-26

  他们为何如此“特别”

  ——广州市铁一中学“铁英”特色课程

  “铁中铮铮,一众佼佼”,作为原铁道部的重点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在半个多世纪的“火车头”文化熏陶下,不断积累并沉淀了“严谨和谐 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一代代铁一人严谨、刚毅、阳光、向上的思想品格和形象,有力地印证了其校园文化的深层次积淀。在几十年的教育长河中,铁一人不断探索、求真、思考和总结,形成其特有的“铁英”特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再次站在潮头,继续探索着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文化和精神。

  独特的课程设置,

  旨在培养素质全面的社会精英

  “铁英”特色课程根植于铁一的办学理念及文化,“铁英”意指“铁一英才”,集中展现“严谨和谐 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铁英”特色课程顺应了教育潮流的发展,有思想、有灵魂,旨在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全面,有科学思维,具备国际视野,专业突出的现代化人才。为此,该课程的设置包括科技类、人文类和活动类三部分。其中,科技类课程突出高新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类课程深刻解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非凡气度和高品味的人文素养;活动类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个性潜能发展,锻铸坚强意志品质,使之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卓越的社会精英。

  将课堂搬出“学校”,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成长

  “铁英”特色课程不仅在课程设置上丰富多彩、颇具内涵,在课程形式上更是博采众长、妙趣横生,如:他们曾赴南方医科大学参观毒物鉴定室、法医鉴定室、标本室,了解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赴王老吉生产线,了解一瓶饮料的制作过程;聆听院士讲座,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熏陶;到大学实验室,与“大学导师”一起并肩实验;在地铁控制室感受模拟驾驶,到高铁现场了解信号发射等等。

  他们不仅将课堂“搬出”学校,并远赴省外开启了他们的研学之旅。今年10月16日,在广州开往长沙的动车上上演了一堂别出心裁的物理课,铁一校本部铁英1班的班主任王家燕老师就在去往长沙途中的动车上开始了她的教学。

  “假如列车提速前进,地面上的人看到列车的长度会不会有变化呢?”

  “应该会变短了!”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抢答。

  “对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在他们的这次湖南研学之旅中,铁英班的学生还走进了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实地探究动车的生产全过程,并乘上了最为先进的磁悬浮列车。 

  “列车是怎么通过电磁场‘浮’起来的?”“怎么能保证列车高速转弯时不脱轨?”“为什么磁悬浮列车也会有一点颠簸感?”……随着列车浮在铁轨上奔驰,学生们又把老师团团围住,抛出一连串的疑问。

  在毛主席的故乡,铁英班的学生还进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学任务——感悟“红色”文化。他们来到位于长沙湘江边的橘子洲头。望着眼前巍峨的青年毛泽东头像雕塑,他们齐声朗诵起那首不朽诗篇《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循着诗词背后的故事,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重走了毛泽东年少时的成长之路:参观毛泽东位于韶山的故居、遗物纪念馆,深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走进毛主席曾学习生活八年的课堂。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铁英班此番研学还与当地的韶山学校、韶山华润希望学校师生“结对子”,走进当地学生的家中,通过与当地农户的沟通交流,调查当地农村的发展现状。

  这就是“铁英”特色课程的课堂,他们不仅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必修及相关选修课程,更将课堂搬向社会,让孩子们亲身去体验、去实践,真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开拓视野。据了解,铁英班的学生还将于今年的11月远赴湖北再次进行他们的“铁英秋点兵”主题研学之旅。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当新高考方案引起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时候,铁一中致力于把好的教育理想落实到现实中去,创建铁英特色课程的过程也是铁一重新清晰定位自我的过程,他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学校更不应该是一个名利场。

  如果教育要成为文明的原动力,那么素质教育是不可动摇的核心,而“铁英”特色课程正是源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在华南地区首家中学纳米实验室进行纳米科技探究

橘子洲头齐诵《沁园春·长沙》

 在香港参加天文观星活动

在地铁控制室感受模拟驾驶

高铁上的物理课

  与美国校长访问团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