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4国奥赛成绩查询,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教育新闻 > 文化立校,特色创校

文化立校,特色创校

新闻来源:名校网  发布时间:2013-09-03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

选择一所学校,首先要了解这所学校。除了相匹配的考试成绩、学校距离等因素外,作为考生和家长,还应当了解哪些内容?对于高考成绩处于同等水平的高中学校,如何分辨其差异?在有得“选”的情况下,如何“选”?

“要选择这所学校的特色课程”,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这样回答。

主管广州教育工作的江东,是名符其实的专家型领导,更是一名文化学者。

江东曾在市育才中学执教17年,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省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同时,他在二沙岛创办了“育才实验中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东就提出了“生命比分数更重要”、“科研比教学更重要”和“文化比知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提倡用文化理念熏陶学生,这在10年前出版的《感知教育》专著中有精彩论述。

江东曾任东山区政府副区长四年,创建首批教育强区,2005年他调任荔湾区政府任副区长五年。任职期间,他更加关注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他认为,荔湾区是广州历史老城区,教育一定要跟历史文化结合,它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其影响力极其深远。为此,在五年内,他先后主编出版了三本关于荔湾文化的书籍,有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魅力荔湾》,以文献为主体的《荔湾九章》,以及以荔湾15条老街巷为主题的《荔湾老街》。同时,主编出版季刊《西关文化》。他说,这些都是基础工作,都可以为教育服务。他提出“文化立校,特色创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策划了轰轰烈烈的创建“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荔湾教育“三品”工程,并为此推出了实施策略,“用标准引领发展,用机构推动发展,用活动促进发展”,当时一批学校为打造品牌向文化寻根的复命和更名举措,如南海中学、康有为小学、陈嘉庚中学、蒋光鼐小学、詹天佑小学等,引起了媒体界普遍关注。五年的三品工程,成效明显。近年来,荔湾高中教育的崛起,有人认为这与“三品工程”战略举措实在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1年4月,江东调任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分管基础教育。他在深入调研后提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肩负起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任。高中学校,一定要突出培养人才和文化建设两大主题,校长要正确处理好高考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文化立校、特色创校、质量强校”的总体思路下,在全国率先推出以文化寻根为核心的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及具有广州特色的特色学校评审工作,引起全国教育界普遍关注。

教育以文化论输赢

《名校速递》:我们这一期杂志将重点请一些校长谈论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家长和考生提供一些选校参考。请谈谈您对“学校文化软实力”的看法。

江东: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对于这个观点我很认同,知识从来都不是教育的唯一内涵,也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内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培养成为能够用文化精神来衡量自己和判断现实的人,教会学生有品位的生活。

何谓文化软实力?首先我们就要区分一下软实力与硬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社会的硬实力可以指GDP或其他物质范畴的事物、指标,但软实力一定是从文化角度阐述的,它是一种文化的集合品,而文化则应该是某个事物软实力的展现内容。具体来说,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日常生态文化,包括工具、风俗等;智慧文化,包括制度、科学以及文艺等;精神文化,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它既包含一种价值的判断,也就是社会的价值判断来评价事物,又包含了哲学的思考和人内在的品质与修养。

而对于学校而言,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为第二、三层次,包括办学理念、校训、制度建设等内容。曾有人说过,每一个文物,都记录着一方水土的兴衰荣辱;每一所学校的背后,都有一串如烟的往事;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灵魂。由此,我们便可知道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就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与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不仅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和感召力,吸引人去无意识的品味它、感触它,同时也会让学校品质更为卓然,展现个性特色,提高学校的品牌辨识度。

而现代学校的竞争主要是生源的竞争,特色人才的竞争,归到实处,那就是文化的竞争。因此,在这个生源竞争激化的“战场”,能够让学校屹立不倒、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还是来源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我很赞同“文化论输赢”的观点,而在教育发展中,这一观点依然成立,当一个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历史和办学特色培育出了有特色、定位明确的校园文化,那么它将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内驱力,产生品牌效应,从而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真光中学高考经验就是一个例子,该校曾多次阐述到真光文化精神对于办学的作用,认为学校之所以能连续四年高中毕业班评估排在前十名,这与将真光文化精神贯穿于办学的各个环节是分不开的。如果从学校等级年限来看,真光中学2003年才评上“省一级学校”,但10年间,真光中学高考水平,三年一个台阶,去年高中毕业班评估排全市第四名。报考真光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录取分也越来越高。如果从办学年限来看,真光中学1872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已有141年,是广州最古老的学校之一。真光文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考生报考。

文化特色铸就学校品牌

《名校速递》:您提到文化在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是什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江东:文化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立校应该成为我们办学的共同理念,文化建设应该围绕文化特色做文章。

文化特色是基于一所学校的文化慢慢积淀、锤炼而成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环境中创办并成长起来的,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经历与传承,因此很多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园精神、校训等层面都存在差异,而其中,让一所学校得以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大差异便是我们所说的文化特色。

这些年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基本走遍了整个东山区和荔湾区的学校,对于很多学校的文化特色也都有所了解,可以说,广州市有123所高中学校,就应该有123种不同的文化特色。如由于创建背景形成的文化特色,包括为纪念朱执信而创办的执信中学以执信文化为主要特色;由实业救国者张之洞创办的官学广雅书院则呈现出独特的广雅文化;另外还有铁一中学的铁路文化、广东华侨中学的华侨文化、广州育才中学的红色文化、培正中学的红蓝文化、象贤中学的贤文化、培英中学的白绿文化等等。同样还有根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展现的精神集中提炼后形成的一种校园精神,如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所形成的直视缺陷、勇对挑战、敢于拼搏的“金道精神”,广州市桃园中学形成的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桃园精神”等。当然还有一些是属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如培正中学、南武中学、7中、培英中学、真光中学等,由于接受过教会文化的熏陶,便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形成了独特的校本文化等。

当然,学校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对此,有的学校进行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他们的文化特色内涵很丰富,而也有学校因为对这一块的长久性忽视,导致目前仍未形成或提炼出一个可以有效体现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文化特质和特色,甚至连一些物化的东西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重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

特色课程是提升高中质量的突破口

《名校速递》:文化的多元性和唯一性,让广州高中学校文化特色纷呈。由您牵头实施的广州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背景是什么?与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有何关联?

江东:目前,广东省提出“提升全省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计划,着重提升高中的质量和水平。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找对普通高中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认为,特色课程就是突破口。

实际上,开展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工作正是践行了国家、省、市的政策要求。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均提出,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我们都清楚,学校追求特色发展,关键要有特色课程;有了特色课程,才谈得上特色发展。特色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

2011年,我们在执信中学启动了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并明确了发展思路:以特色课程为抓手,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去年全市有73所学校的80门课程申报广州特色课程立项,最后有9门课程评为重点立项课程。今年全市有72所学校的78门课程申报广州特色课程立项,最后有12门课程评为重点立项课程。

与此同时,大家对特色课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所谓特色课程,不是某个学科课程或活动,而是以学校核心文化为基础的具有综合性、有鲜明发展方向特征的课程。我们倡导的特色课程是有广州特色的课程,也就是强调文化立校、特色育人。因此,我们在申报表上,特意设置了30分来考察学校的文化基础情况,如果课程没有文化基础,那它顶多算作校本课程或者选修课程。有的学校在第一次申报时想开设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诚信教育及责任教育课程,这些都属于德育类课程,任何学校都可以开设,无法体现一所学校的特色,更无法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今年已经没有上述情况出现。

因此,特色课程的一条重要判断标准是一所学校能否将自身文化和未来发展定位结合,没有文化底蕴的课程并不能称之为特色课程,而只能称之为特色项目。有所学校将轮滑作为特色课程申报,我们认为轮滑顶多只能作为特色项目,还达不到特色课程的要求。当学校的特色项目不断地处于一个发展、上升的状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特色项目则很有可能转变成为一个学校的特色课程。

高中特色课程不应该是学科课程,而是综合课程,它要求学校把课程与学校的文化基础相结合,各校文化基础不同,课程也就丰富多彩。初审入围的24个项目,没有一项是相同的,比如同是外国语学校,西关外国语学校申报的项目是通识化的外国语特色课程,英语介绍羊城八景、荔湾文化;而开发区外国语学校则是结合区内开放、包容的特点,培养有教养、有个性、有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同时,我们还在课程发展上,设置了30分,引导课程内容向高校向社会生长。大多申报学校都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除了邀请高校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方面合作,还把特色课程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挂钩。如执信中学以当年校董蔡元培命名的“元培”特色班,它与中山大学课程衔接,希望能和高校共同自主招生,现在与香港大学、美国圣荷赛大学有合作协议。广雅中学的“博雅岭南班”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合作,并与牛津考试中心有合作协议。真光中学以世界女性领袖陈香梅命名的“香梅女班”,它将中国女性传统与西关地方文化结合,同时也将课程引向美国大学课程。

目前,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社会反响非常好。现在已经开展的两批课程评审工作,媒体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都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比如广大附中以“东北战车上的学校”命名的“国防生班”,去年10月12日被新闻联播、CCTV7的军事栏目及广东电视台特别报道。媒体的关注,给我们的特色课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特色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打造特色学校

名校速递》:目前,市教育局已将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对已申报的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并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100%普通高中创建特色课程。那么,特色课程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江东:培养特长生学校是特色项目学校,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来打造的是特色学校,也只有通过特色学校,才可以实现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特色课程建设的发展途径是:学校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学校。可见,特色学校是我们最终的追求目标。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根据学校文化,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并且享有一定声誉的学校,它是以特色课程为核心,逐步形成的学校品牌。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的差别就在于普及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前者是针对全体学生及专修班进行核心文化显著的特色课程教育,对于所培养的人才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后者只是针对部分人进行的某一学科教学或活动,对于教学质量并无强制要求。

特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是从人才的规格和质量的高度上,看待学校发展,它体现的是学校的发展定位。如,广大附中的国防文化,它发展方向是国防大学等军事院校;铁一中学,它的发展方向是交通大学等院校;岭南画派纪念中学,它的发展方向在美院;广州石化中学,它的发展方向是理工类院校;广州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外交官学院、外语院系,等等。方向不是目标,一所中学它不可能完全地面对一所大学来谈办学,但它要寻找与自己品质相似的大学,使自身与大学产生联系、连接,最后结合。

特色学校必须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并有一个自然积淀的过程。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往往是唯一、不可复制的,因而形成的特色,也是唯一和不可效仿的。学校的特色好比陈年老酒,需要经历多年的窖藏,才能香醇溢远。特色学校,也有一个较为长期的窖藏酝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溶释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促使师生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认知结构,内化并顺应学校的特色文化,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努力践行特色文化精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经过师生对特色文化的认同、顺应、放大、增值过程后,才渐成特色。特色学校不是贴的标签,不是鸡尾酒可以勾兑,不依其历史文化,不经其自然沉淀,其特色是“特”不起来的。

学校特色是学校项目特色,它是相对于特色学校而言的。其实很多人都很容易将学校特色当成是特色学校来同等级看待,但其实并非如此。学校特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学校特色反映的是教育改革、现实存在对学校办学目标、方法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办学特色、理念特色、课程设置特色、师资特色、文化建设等内容;而狭义的学校特色则多指课程设置上的特色,亦为学校的特色项目,这在学校中比较常见,不少学校为了增加招生途径、获得优秀生源都开创了一些特色项目,如篮球、足球、美术等各式各样的特色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地是一种相对普及的状态,对于有效传播相应课程知识只能拥有有限度的作用。

我们在确定一所特色学校的时候,并不会重新去评审它是否原来就有特色,而是完全根据申报的课程划分等级,然后授予它特色学校称号。因此,特色课程和特色学校之间关系十分紧密,一所学校被认定为特色学校的核心原因是它有特色课程而非特色项目。当然这些申报的学校还有一个要求,便是必须达到“市一级”,并同时获得“重点立项”。

今年3月份,我们在广州大厦召开了广州市特色学校的授牌仪式,有9所学校获得“广州市特色学校”称号,分别是: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增城荔城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广州市美术中学。9所特色学校中,综合类有5所,外语类3所,美术类1所。今年还首创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在独立批招生,包括执信中学、广雅中学、广大附中、广州市五中和增城荔城中学都将在提前批之前的独立批开始招收“特色生”,如广雅的“博雅国际班”、执信的“元培班”、广大附中的“国防班”、五中的天文防震特色课程——“张衡班”。

近日,广州正进行“基础教育国际化”评审,按照“133战略”,将评出一个广州外国语平台,三个实验城区,三个实验基地。由此,广州又将在特色课程中,增加国际课程内容,使广州的基础教育快速步入了国际化的跑道。



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