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内涵构建广州好教育

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10

屈哨兵(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一贯的主张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后第一次接见中外媒体记者时,开篇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那么,什么是好教育?好教育有哪些内涵?日前,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与省内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代表出席“教育热点面对面”活动,共同探讨“广州好教育”。

  何为好教育?

  屈哨兵:“五好”基础上的内涵延伸

  在广州教育“掌舵人”屈哨兵的眼中,好教育至少包括5个方面:好的校长、好的老师、好的学校、好的学生及好的教育生态。“在这5个方面进行内涵的扩展,好教育才会真正达到它的目标,这是我们对好教育一个基本的理解和追求。”

  屈哨兵说,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是得有教育理想。之所以说没有理想的教育,那是因为人类发展总是会对自身的目标和和精神追求提出不同的需求,任何一代人对于自己的成长要求都是千姿百态的,如果某种教育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所有生长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话,可谓之理想。然而,就人类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而言,这种纯粹理想如同真理一样,它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随时都可以存在的状态。

  之所以说得有教育理想,屈哨兵说:“那是因为我们应该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教育选择,进行教育实践,营造我们的教育氛围,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种氛围中得到养护、培养和发展,最后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好教育。”

  “五好”之校长

  具情怀、眼光、理想与担当于一身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上任伊始曾提出:“校长强则教师强;教师强则学校强;学校强则教育强的‘三强’理论。可见在好教育的五个内涵中,好校长、好教师是基础、是核心。

  屈哨兵认为,好的校长要有教育情怀、教育眼光、教育理想以及教育担当。这可以从三个维度——与社会的维度、与学生的维度、与老师的维度,来判定好校长的基本追求。

  与社会的维度,意味着好校长要解决的是学校在社会进程中担负的历史使命,在社会改良当中人才培养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包括在社会定位当中作为好校长如何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好基础,营造好的氛围,树立好的形象。《学记》上有一句话叫做大信不约,好校长应该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并非一种明文约定,但是彼此之间的互信,只有这样好校长才算成功。 

  与学生的维度,即指好校长的教育眼光。“我们通常说,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老师,检验成绩一年即够;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我想三年或者六年后就可以判定,但是如果是一个好校长,你一定要看到你所带领和管理的学校的学生,在10年、20年以后,他们在社会上承担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他们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你做校长时奠定的基础,为他们未来发展前景养护的基础。”

  最后就是好校长与老师的关系。管理一个学校,团队的建设能力、课程的建设能力,学校管理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好校长对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课程推进的能力,是奠定他是否在教师团队中立足脚、带好头、向前走的重要标志。

  “所以,三者兼备才可称之为好校长。”屈哨兵说,“希望广州教育能够出现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优秀校长群落。”

  “五好”之老师

  关爱学生、自我严要求不可偏废

  

  从古至今,好老师的定义和解释非常多,而在屈哨兵看来,好老师通俗来讲就是三句话:第一,带得好学生;第二,站得住讲台;第三,守得住自己。

  屈哨兵解释称,带得好学生,说的是老师得有教育情怀,得有爱,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养护。站得住讲台,说的是作为老师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人类知识传播有一种说法,从前到后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前育意识,一种是同育意识,一种是后育意识。”他说,“前育意识的标志是年纪大的人知道得更多;而同育意识是指我们面临共同的信息,你我伯仲之间不分彼此,互相传递信息;后育意识是指年轻的比年长的懂得更多。我们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后育意识,在后育意识当中,面对着大数据时代,老师创造性的养成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教育部门一直在做名师工作室:这是对于专业发展的激励,通过这种激励研究后意识时代的挑战。”

  所谓“守得住自己”,是指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业方面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应该在立德树人等方面作出表率。“为师者决不能势利”,屈哨兵说,这是教育的大忌,“真正的好老师,不一定只关注班上成绩好的学生,班上表现平平、甚至是所谓的后进生,才是老师真正要关注的群体和对象。带领这些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健康发展,这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使命。”

  “五好”之学校 均衡发展有特色

  有了好校长和好老师,培育好的学校也就指日可待。屈哨兵说,在培育好的学校方面,广州已经有了政策基础。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做大做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基础教育的实施意见》“1+5”系列文件,各区结合实际采取学区管理、集团发展、抱团发展、学校联盟等办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广州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一些街巷深处的学堂正逐渐成为家长、学生喜爱的对象。     

  “当然,学校好不好,时间才能说明问题。”他说,虽然我国是历史悠久文脉悠长的国度,但就教育机构而言,真正传承十几、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教育机构为数不多。所以,对于新的学校,如何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培养出好的人才,好的校长的经营,好的学校的文化形成就显得特别重要。

  “五好”之学生

  不惟“分数论”德智体全面发展

  之所以要有好的学校和老师,目的就是培养好的学生。屈哨兵说,广州已成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今年5月已推进该实验的启动,而这是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是教育部推进的改革,主要是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广州版”的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体系指标框架可见,其涵盖了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和对学校的认同等六个维度,下设22个分级指标,学业发展水平仅占其三。

  这意味着,未来广州好学生的标准将发生改变:除分数之外,他需要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的能力;具有科技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当然更需要身体健康,有爱好和特长。

  屈哨兵说,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只要有好的环境、好老师、好校长,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在学业发展、个人成长、情趣培养上有巨大的进步。

  “五好”之教育生态

  寻求更大层面共识

  从校长到学校,再到师生,这些构成“好教育”的因素不言而喻,但对于市民来说,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生态。  

  教育并不是教育局的教育,而是整个社会的教育。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离不开需要学校,家庭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责无旁贷的义务,而社会的信息量巨大,社会的教育可能跟学校有不同的方位。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可以让孩子在比较明确的目标上前进。

  屈哨兵说,广州正培育好的社会生态:如广州的媒体和民众互动密切,广州已建立涉及重大民生的教育决策事项公众征询制度,广州正动员政府及全社会各种力量办好教育,让大家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力争在更大层面形成共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