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 让孩子受用一生

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19

图片

 

广州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言:“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当学校的校长”。如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体育之于学生的重要性。广州各区教育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对于黄埔区而言,好教育的“名片”是体育。在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灿华看来,爱孩子就应该让他去运动,孩子在学校能学会一种让它一生受用的运动,将为他一生幸福奠基,而这也是推行好教育的关键所在。

  “四个阳光”让家长学生满意

  虽然黄埔教育体量不大,但小规模办出高质量。张灿华表示,近年来,黄埔进行了系列颇有成效的探索。特别在推进“四个阳光”方面,让家长和学生颇感满意。

  第一个是阳光招生。为部分地段生提供“二选一”或“三选一”学位选择权。积分入学、抽签入学、统筹入学和电脑派位相结合,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多公办学位,缓解本地学生“择校热”。

  二是阳光家长。开通家庭教育手机报和家长微课堂,为家长提供免费家庭教育公益服务。

  三是阳光评价。开展阳光评价实践探索,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阳光体育。坚持“每月一竞赛、每校一特色、每生一特长、每天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前,阳光体育正和同步推进的阳光招生、阳光家长、阳光评价一道,成为黄埔教育闪亮的名片。

  大课间花样多 校园足球是“抓手”

  走进黄埔校园,你可以看到大课间活动形式活泼。据张灿华介绍,这些大课间活动每天不少于25~30分钟,每校10个以上项目。比如荔园小学每月一个音乐主题,用独轮车、轮滑、击剑、竹竿舞等组成花式,师生同跳“兔子舞”。深井小学虽然全区最小,但却因地制宜,创设了跑操、集体舞、咏春拳、花样绳操、花式踢毽等。

  此外,黄埔区每月都举办体育竞赛,包括全区性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毽球、乒乓球和自编操等。原来两年一届的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也调整为一年一届。每个学校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节,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

  自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校园足球成为重要抓手。而事实上,在黄埔早些年已树立“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连续三年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足球联赛,2013年新设小学女子足球联赛项目。石化小学获得2011~2012年广州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冠军,新港小学男子足球队和沙步小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市竞赛均进入前四名。

  聘运动员当教练 人人有本健康帐

  有好的探索必须用有师资作为保障。据张灿华介绍,黄埔实施“阳光体育培训计划”,除了按需招聘体育教师,还向社会机构购买服务,优秀体育运动员等下校担任兼职教练。2013年4月至今,每年聘请11名体育学院学生下校开展各种项目培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埔人人健康有本帐。黄埔区区财政每年投入90万元,连续3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周期基础数据的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重智育、轻体育”不可取

  张灿华谈到,黄埔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与坚定方向,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密不可分。他说,从教育现状分析,“重智育、轻体育”的不当办学思想,对于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信息时代带来的兴趣转移等,仍在吞噬着体育运动空间,造成学生体质水平下降。

  从教育国际化视角分析,当下中国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双基较扎实,但在体育、音乐、美术、艺术鉴赏与文学修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体育首当其冲。这是我们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上到下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作,才能扭转不良的倾向。

  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欠账,部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互信危机,学校抱怨家长娇惯子女,家长抱怨学校教育失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受害的是孩子。提出“抱负比抱怨更重要”,就是要教育工作者抛弃埋怨、坚守抱负。

  未来:抓好“稳”“活”“实”

  张灿华谈到,未来将从“稳”、“活”、“实”方面去强化体育工作。在“稳”方面,他认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体育在评价体系的权重;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应尽之责不能缺。

  在“实”方面,体育不能搞“行为艺术”,一定要落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锻炼习惯,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上。“为什么很多孩子并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是因为现在很多体育课带有功利主义色彩,教学内容更多指向体育考试,教学要求更多依照竞赛达标,在孩子并不具备相应能力的时候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很多孩子上体育课首先感受到的是痛苦,经受到的是压力,而丧失了运动的兴趣。”他说,孩子们喜欢运动应该是第一位的,然后逐步形成运动习惯,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享受到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快乐。

  第三是要抓“活”。要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结构单调、教法沉闷的体育课说“不”。田径运动会和体育节,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参与意识。体育大课间活动应融合游戏,注重快乐。对学生身体锻炼有益的活动,力戒刻板要求,创设有趣的激励措施。

  “爱孩子,就带他运动吧,”张灿华告诉记者,2012年,他在内部的黄埔微博上写了一篇文章,结尾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闲散的晚饭后,一群老太太在小区楼下踢毽子。其中一位老太太身手矫健,体态轻盈,显得特别年轻。周围人羡慕地问她怎么毽子踢得这样好。她自豪地说,小时候在学校练的,踢了几十年了,那个学校不是很知名,但教会了我踢毽子,让我钟爱一生,它的名字叫深井小学……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