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和家长都满意,才是好教育

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4-12-24

图片


 

颐和教育董事长李江莲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陈瑶

颐和教育走过十二个年头,如今已成为广州民办学校中的佼佼者。近日,颐和教育荣获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家》杂志颁发的“201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品牌”;颐和实验学校也荣获广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近日,中央电视台以《走进颐和课改》为题,对颐和教育作了两次深入的专题报道。日前,本报记者对颐和教育董事长李江莲女士进行了专访。

培养未来的“成功人士”

信息时报:有人说“家长满意的教育才是好教育”、“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您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如何做到“好教育”?

李江莲: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有偏差。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去了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以前在国外,我听到一个华人家庭的故事。一对父母要求孩子学医,孩子在父母的强迫下,考进了医学院,当他拿到学位证书的时候,把证书拿回家送给父母,说:“这是你们需要的,送给你们,现在我可以去做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了。”

所以说,家长的期待,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如果孩子被迫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发挥到最好?

“好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最好地展示自己。所以,我对颐和教育确定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成功人士。

所谓成功人士,就是不论今后在哪个行业发展,都能够做出最好的成绩。

《明朝那些事》在结尾的时候,举了一个庙堂之外的例子——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他看淡功名利禄,云游广袤大地,饱览壮美河山,留下非常有价值的著作。作者的结论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度过一生,就是成功。这个对于成功的定义,我与其不谋而合。

注重本色和传统

信息时报:请介绍分享一下颐和实验学校具有哪些特色?谈谈学校创建特色的成果与经验。

李江莲:颐和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融汇中西”。在中国文化里,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精华。比如说,经典古诗词,比如说,尊老爱幼、勤劳朴实等传统美德。

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色教育”。所谓“本色”,一方面是孩子本真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而这些“本色”,正体现在颐和集团的核心理念中:崇本,务实,开拓,创新。

真、善、美,是每个孩子最本真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让本色被过于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湮没。

越是国际化的今天,我们越要重视自己的传统,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才是中国人的本色,也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根本。现在中国传统的东西有些被忽略了,倒是日、韩等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得非常好,孩子从小就接受深入人心的传统教育。现在,我们的领导人非常重视古诗词进中小学课本,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本色的尊重,也是我们颐和教育非常重视的部分。

颐和教育融汇中西,我们非常重视英语教育。颐和集团在海外多个国家已经开拓了房地产企业。我们抓住这一有利的优势,利用在海外的优势资源,并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使我们的语言教学方面更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教师们都有机会和外籍教师沟通,在学术和教学方式上更好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语言只是一方面,“融汇中西”实际上是要把国外的一些好的理念、好的文化引入。比如:韩国人的礼节、尊老;英国人的诚恳、绅士风度;美国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我们经常会用一些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多一点了解西方的文化。

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孩子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难,但还是愿意接受海外的教学方式,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快乐。所以,西方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应该借鉴的。我们在幼儿园使用的是让小孩子“在玩中学”的教学方式;在小学,则在“有效教学”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研究出“三十二五”、“SQC问题导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作为一家民营教育机构,我们成功的实现了高效率课堂教学,学生不需要做家庭作业、不需要补课就能达到理想的成绩。这样的成果是我们坚持融汇中西方教育理念的体现。

我们不布置家庭作业、不补课,但由于孩子自觉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这也让孩子和家长都感觉到快乐。这也正回答了开始的问题:什么是好教育?家长和孩子都满意的教育,就是好教育。

素质教育也是颐和教育的特色。颐和实验学校一直坚持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激发孩子的潜能,比如古筝、钢琴、葫芦丝、绘画、唱歌、舞蹈、手工、还有武术等。我们所有的付出,不见得今天都能看到结果,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气质,这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作用。

信息时报:颐和实验学校的“三十二五”和“SQC问题导向”教学去很多地方做过分享,要采取这种教学方式,难点在哪儿?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李江莲:我们所特有的“三十二五”的课堂结构,是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每堂课分为三个十分钟、两个五分钟,三个十分钟内讲课,两个五分钟里做游戏,让孩子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完成整节课。对老师而言,能不能将这三个十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要求。我们每年都要对老师进行专项培训,使老师提高教学能力。

这样的模式,也许可以从形式上被模仿,但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老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老师不是灌输学生,而是需要去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像点燃爆竹一样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也很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以哈佛为榜样,办世界一流学校

信息时报:是否可以谈谈您的教育理想?您是如何与教育结缘的,促使您投身教育的动力是什么?

李江莲:颐和做教育,是从广州颐和山庄开始的。2003年,颐和山庄仍然在建,这里山水相伴,有着成为美好居所的优质先天条件,可是生活配套还显欠缺,尤其是缺乏好的教育资源。一开始,我们也尝试去与名校谈合作。我曾认真研究过,有专家对“名校”的定义是:有名的校长加有名的老师。而我认为,作为一所小区内的学校,名校长和名老师是不可能被派到民办学校的,到最后,名校有可能演变为徒有其“名”,受害者自然是家长和学生。

作为一个在学校工作了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也想尽力在这个地方办好教育,让住在这里的孩子能上好学校。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决定自己办学校。如今,颐和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成了白云区名副其实的“名校”,我觉得我当年的决定是对的。

信息时报:作为学校掌舵者,您认为一个学校的掌舵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普通企业的负责人有何不同?

李江莲:通常来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已经具备了掌舵人的基本素质:勤奋、努力、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具备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但是一个学校的掌舵人还需要有学识,要懂得教育,才能知道该带着学校往哪个方向发展。我自己本身是做教育的,又有海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所以我在做教育的时候会兼具两者的优势。

信息时报:学校发展到今天,您有何评价?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又有何期许?

李江莲:颐和教育发展了十二年,这是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探索创新的历程。凭借我们对教育的热情和多年的教育经验,带着一颗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赤子之心,我们通过艰苦努力,成功打造了属于颐和的教育品牌。

说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教育。但往往我们忽略了零到三岁这个最重要的大脑发育时期。今后,颐和教育将对零到三岁孩子的家长开设课堂,教他们怎样更好地培育孩子。

我们也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现在有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的机会。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培养的人才欠缺实际的能力。所以,我们将会结合颐和的产业,投资办职业学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实习场所和机会,同时也为一些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学生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上岗。

百年颐和,是颐和人的梦想。百年颐和教育,也是颐和人的奋斗目标。每当我站在哈佛大学的校园,我就梦想颐和教育像哈佛一样,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有一席之地。我们把哈佛作为奋斗的方向,二十年、三十年……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能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