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包”将开启在线定制教育模式

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4-12-23

刚刚才流行一段时间的MO O C,又要被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所取代?这个有些耸动的观点,是12月14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2015)年会”中传递出来的。未来学家、教育家John N aisbitt认为,一个革命性的教育变革就是从线性的教育体制,转变为一个定制化的教育模式。

这样的论点,便是对当下主流教育观念的颠覆———的确,数码时代下,教育的工具和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升级和蜕变,网络平台所奉上的教育资源、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丰富和广博的程度前所未有。教学,已经无需通过实体的课堂、纸质的媒介和载体来完成,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够,人们虽然有了MO O C,但这种随机点击和粗浅浏览的方式,并不能形成一个理想的学习体系。M O O C给了终身学习者一个“随机点餐”的机会,但各类课程“菜肴”之间又如何能根据个人的口味及培训需要,有机地组合、搭配成一道教育的盛宴?

以兴趣为主导的MO O C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自学体系?

全称为“A M assiveO penO nlineCourse”的“慕课”(M O O C),意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将国际名校的优质课堂以视频形式上载到互联网上,供不同国界、不同学识水平的全球观众收看。有了这样一个免费的视频授课平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求知解惑。

事实上,在M O O C最初流行的年份,它所涉及的课程种类已经十分繁杂、广博———音乐、哲学、社科、数学、两性情爱、史学、金融、IT、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均有来自世界名校的视频课程可供选择。萦绕于M O O C系统而成长起来的课程运营商、提供商,率先在欧美出现,美国Coursera、U 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甚至将全球多所知名学府的课程集结其中。“互联网上的大学”,全球已有数亿学子正在“就读”中。

中国学子也没有错过这场M OOC风潮。2013年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宣布加入M O O C平台,如今,网易公开课等在线视频亦维持着较高的点击率和收看率,可以说,M OOC的普及程度已相当可观。

那么问题来了,网络选课平台越来越庞大,但多少人选课的标准是基于自身的学习、进修需要,而不是出于单纯的兴趣?以兴趣为主导,而不是以教学体系为主导的网络听讲,能够使碎片化的讯息形成扎实的知识结构吗?这种质疑,也正是JohnN aisbitt提出“个人定制论”的前提。

网络课程套餐使在线教育升级至2 .0时代

如果说,M O O C时代下的选课标准是随机的、无序的,那么,当互联网教育进入“个人定制时代”,一个新的有序模式或许又将兴起,那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后的“有序”。

“从科技技术的角度讲,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一个结论,现在有一种在线的教育,M O O C,大规模开放型在线教育,肯定会被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也就是个人定制的在线公开课程。一个革命性的教育变革就是从线性的教育体制,转变为一个定制化的教育模式。教育应该变革,会由单一的判断标准、单一的价值取向转变为多元化的标准教育体系。”这是JohnN aisbitt的预言,但在互联网教育方兴未艾的当下,又有多少人会具备这种“定制”意识呢?

在《现代教育报》专栏作者魏赢看来,一些M O O C收听者已经初具个性化学习意识。“喜欢养生的,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健康类讲座;喜欢宗教和心理的,可能会倾向于哲学类课程……但问题在于,以兴趣为依据而进行的选课划分,终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这么持久的兴趣来支持自己进行一个系统化、终身化的学习,更何况是在网上。”

若要让在线选课不简单停留于“长长见识”的阶段,而要让它真正发挥充电进修的功能,对个人职业生涯产生影响,“课程套餐”、“课程包”或许是不错选择。“未来,在线课程系统也不会仅仅是个‘大数据库’,它会根据难度、种类、学程阶段进行更加深度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不同学业水平的学子提供个性化的选课依据。目前,M O O C系统上的在线课程大多以通识教育、常识教育为主,科目也仅仅作了简单分类,它无法实现更高级、更深度的教育功能,而解决这个困境的方法就是,不仅仅推送一两节课程,更要推送一个系列、一个辑录的‘课程包’或‘课程套餐’,这些被‘打包’的课程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衔接和难度递进关系。”魏赢补充。

每个充电者可以自行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包”,而课程包的简介、优劣及特点也会以数字化的便利方式显现,公示于听众。学子可以在同一学段同时定制多个独立的“课程包”。如果说M O O C使互联网教育进入了1.0时代,那么“网络课程包”也许将吹响网络教育2.0时代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