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网,学校导航网大全,广东高校网,广州中职学校,广州课外辅导,广州培训广告,2014国奥赛成绩查询,广州教育信息网,2014中学招生信息,广州校园广告,广州培训学校,英国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海外留学,高中留学,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方案,自主招生,中考中招,异地中考政策方案,成人高考网,成考自考政策通知,司法考试备考攻略,学历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公务员考试备考政策,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 图片标题1
  • 图片标题2
您的位置:导航首页 > 教育新闻 > 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

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与思考

新闻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 作者:罗刚淮  发布时间:2013-06-04

特色建设是时下学校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什么是特色学校呢?简单地说,就是与制度化、标准化、一般化的学校相比较而言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制度化、标准化学校个性特点的特色学校,往往表现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并形成了传统。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反映。

作为校长,都想把学校建设好,最好能在任期内做几件大事,打响学校的品牌。通过打造学校的特色来实现校长的心愿,无疑是比较便捷的道路。那么,学校特色怎样打造呢?太过急躁匆忙上马,或者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即所谓跨越式发展,其实都太急功近利,不容易做好事情,而所谓的特色也难以长期坚持。

一、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

(一)考察调研,确定项目和方向

每一所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即便是农村学校,与城里学校相比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资源,比如田园风光、社会实践教育等。在会挖掘自身特色的校长那里,这些就可能形成特别的资源。比如,建设农村学生的“做中学”课程、“留守儿童”的自立自主能力培养等,都可以成为研究课题或者学校的特色。要知道偌大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农村。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数量多,人数多,研究出来的成果更容易被农村学校所借鉴。

当然,一般来说,确定学校的特色其实就是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这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需要分析校情实际,来权衡比较。考察内容一般包括社区资源与传统、学校文化传统、教育教学特点、学生情况、师资情况、长远保障等。在考察调研之后,都要进行比较对照,尤其要比照现时的教育理念,看项目是否适合,一些传统项目的定位,包括培养目标是否需要修正或扬弃等。比如,广东佛山有所农村学校以武术作为自己的特色,缘于该校地处武术之乡,民风淳厚,尚武健身之风较浓,加之周围村民有善于武术的,可以聘请其为兼职教师。考察权衡之后,他们研究了当下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体质不强,性格懦弱,遇事缺少担当的勇气等,于是决定将武术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定位为“强身健体,习武修德”。这一项目由于考察分析科学,定位准确,在学校得到了很好发展,短短几年,该校武术特色已经声誉鹊起,经常应邀到省、市级舞台上比赛和表演,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家长、社区都非常支持。

(二)认真规划,制订行动路线图

学校特色项目要想做好,要三年乃至五年以上方能见到成效。中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牵涉很多的人力物力,更需要智慧参与。因此一般来说,为确保特色建设能成功达成,在某个项目确定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制订科学细致的中长期规划。前期的调查比较,确定某个项目还只是意向,从意向到实施,还需要论证和细致规划的过程,不经过论证和认真谋划,不将问题困难作充分的预估并作好充分的预案应对,而盲目上马,很容易陷入混乱或停滞,并走入死胡同。

在论证的基础上,特色项目的规划要制订出实施的计划方案,具体包括目标(含中长期目标、各阶段目标和短期的学期目标乃至月目标)、人员分工、路径、方法、策略、保障、评估等。制订规划的过程既是建设的过程,也是再审视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在达成目标的方向指引下,就如何聚集人力物力开展研究,确立特色建设的思路、路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其实是重新审视自身条件与目标达成之间存在的客观困难和解决路径,梳理出特色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重难点。否则,很难有成效。学校的特色建设通过规划来落实,这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统一愿景。全校师生统一认可的项目,将使其在各种变化中也能传承,而不会随着校长或者师资的变化而随意流产。

特色项目的规划其实就是一个全校师生行动的路线图,也是特色大厦的施工图。只有有了周详的计划,才能清晰而有力地推进特色建设。否则,便仿佛在黑暗中远征,容易迷失方向,多走弯路。

(三)招募人才,分工落实做真事

任何工作要想出彩,必然离不开人才。学校的特色工程也必然离不开学有专攻的教师。学校需要的人才,可通过内培和外引获得。学校管理者首先必须对现有教师进行客观的分析,挖掘现有教师的资源和潜力,对于特长明显的教师可以压担子、搭台子,让其挑大梁,对于有潜力但优势还不够明显的教师,则可以进行培训提升,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培养。这就是“内培”。有些人才有必要“外引”,“外引”可以是正式引进,比如通过新教师招聘或者外校教师调入的方式引进,也可以通过特聘兼课的形式,请一些社会人士参与教学指导,这就需要学校创新人才引入机制,灵活使用人才。有关这两种人才引入形式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尊重人才,给以责任和权利对等的待遇,给以充分自由的舞台和教学空间。对于人才的管理,要尽可能用宽松的过程管理和目标激励等方式,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学校的特色工程不是一两个教师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个团队乃至几个团队的人一起协作。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分工,明确责任,确立目标,既要科学分工,又要精诚合作。后勤为前勤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对于特色建设来说,承担建设项目的教师就是前勤人员,就是一线人员,其余人员是后勤、是二线。同时,对于项目本身来说,直接接触项目、接触学生教育、研制和开展核心项目内容的便是一线,其余人员要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让他们全力以赴、安心工作。由于战线比较长,任务攻坚进展比较慢,这就需要我们定期进行交流,互相研讨,相互促进,有时还需要搭建舞台,让研究的过程性成果及时呈现出来,彼此鼓励,激起成就感,这样彼此对照比较,才能共同推进特色建设。

(四)保障得力,制度政策都跟进

学校特色建设显然是学校的重要工作,需要学校的物力、财力保障,更需要人力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作为校长,还需要在舆论上给以支持,一要把特色建设的意义和大致进程及时向教师们通报,取得大家的支持配合;二是在荣誉、待遇方面要对核心组成员给以适当的倾斜,以形成“真干事”“多干事”的人得到校方主流舆论的充分肯定与称颂的局面。学校特色建设需要目标导向,更需要过程督促。这就需要根据特色建设的目标明确每阶段的进度和达成标准,需要制订一定的管理制度加以推进。达标的要奖励;不达标的则要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症结,寻求突破。有些问题是学校内人力所能解决的则应就地解决,有些问题非校内人力所能解决的,则需要寻求外力帮助解决,不能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拖慢了进度,影响学校特色建设和教育的成功。

(五)坚持不懈,任重道远成效大

学校特色的形成需要经历很多年持续不断的建设。即便是某学科、某专题的单项特色,要形成一定的影响,也需要经历三五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很容易出现人员的变更、政策的变化、舆论的冷热,因此而懈怠的情况常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特色鲜明的学校,也常常是一个项目坚持了很多年的学校。由此说明,任何一个特色项目要想成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积淀,经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对此,学校管理者需要立长志,长鼓气,既要针对规划推进每学期、每学年的目标落实,又需要经常性地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坚持不懈,一步步推进落实。实践证明,越是经历岁月考验而越能彰显教育效应的特色才是真特色,才是真正遵循教育规律的真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科学,才是真正的教育品牌。所以,我们不能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应该遵循特色建设的需要,着眼长远,放眼未来,相信天道酬勤,辛勤耕耘之后必有大收获。

二、学校特色建成后的发展思考

(一)固化成果,形成课程

学校特色一旦形成,是否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呢?显然不能。一是因为特色建设的目的不是做特色,而是推进学校发展。特色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学生。所以,特色教育的初步形成,只说明特色教育才开始成为学校的生产力,教育才具有了指导性的方向和路径,真正发挥作用也才开始。学校应以其作为龙头,带动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二是因为特色教育本身需要进一步提升理论,需要固化,形成课程,形成一系列的机制以保障实施。这样,特色成果才可以得到推广,为教育科学研究作出贡献。所以,学校应该从课程的高度看特色建设,特色教育发展的高级形态便是课程,学校要将特色建设的成果固化为正式的课程,加以总结和推广。比如,有一所学校通过“微型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师资培训特色。学校陆续培养了一批科研型教师,为很多学校输送了教科研骨干。对此,学校管理者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将学校为推进落实微型课题研究的各项举措进行了归纳总结,把各个阶段教师的不同研究成果,辅以不同类型的教师成长案例等,作了梳理和归类,形成了一个系列,并汇编成册。这一成果很快得到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这样富有草根气息的、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师科研行动很具有推广价值,于是组织了相关人员,帮助其作进一步的提升,并联系了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书,同时组织全市的校长学习。该学校因此而声誉鹊起,加入了名校行列。

(二)搭建平台,营销品牌

学校特色形成之后,需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来施展。同时,一项重要的特色教育成果,也需要进行推广。这是学校特色形成之后需要走的路。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校稍微有些特色便驻足不前了,躺在功劳簿上安享其成。岂不知现时的学校发展日新月异,某一项工作今天还处于领先,也许明天就被超越了。所以,与时俱进应该成为学校特色形成之后的新的动力和要求。比如,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研究中形成了“快乐体育大课间”特色,在区域内形成影响后,他们没有止步,一方面将快乐体育活动的各种项目活动编制成教材,把教师的前期训练准备、实施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以及各种课程实施时的教学案例等汇编成册,正式出版,面向市场发行。不少学校正愁没有合适的项目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这本书的出版正逢其时,因此成果被迅速推广到了很多学校。更有不少学校组织教师前来观摩学习,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该校将快乐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教育理念延伸到其他学科,要求各学科研讨制订出学科快乐教育的措施,并积极在课堂上实施。“有效”和“有趣”成为该校衡量课堂的两项核心指标,课堂因此而发生改变,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快乐不断,在探索中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学习不再成为负担和畏途。如今,这所学校已然成为当地的品牌学校,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前来观摩学习的同行。

(三)常研常新,与时俱进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教育研究也是如此。任何研究都只是走在路上,取得的成果也只是阶段性成果,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对此,作为有志于特色教育研究的学校管理者不能一味吃老本,靠吃学校过去的教育成果而过活,必须常研常新,与时俱进。特色教育本身具有时效性,因周围教育的形势而存在。比如,过去应试教育下某些学校依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而获得成功,但在今天则已无法再获得当年的盛誉;有些学校曾经因为英语教学而一时红遍全市、全省,如今随着英语学习普及到每一所学校,这样的特色便也不再风光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眼光,必须看到教育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既要继承学校特色教育的传统,合理扬弃,吐故纳新,创造新的高度,同时也要顺应新的发展需要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新的发展或者拓展新的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此两相结合,方能使特色之树常青,也可能使特色教育成果进入到新的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常州的邱学华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实验、摸索,逐渐形成了“尝试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他就此止步,这“尝试教学法”也就只能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众多教学模式的一种而已。可是邱老师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尝试教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逐渐发现“先尝试后学习”是学生学习认知的一个重要的本质,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于是,他扩大研究领域,在其他学科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任何学科经过先尝试后学习再求教老师,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尝试教学法”因此而走向各学段的各个学科。邱老师孜孜不倦躬耕于斯,“尝试教学法”由模式到方法再到“尝试教育理论”,形成了系统的“尝试教育科学”,傲然屹立于教育科学百花园中。

学校特色建设的最高形态是品牌建设。一项特色形成之后,校长要从品牌的角度加以经营和管理,使得特色研究成果最大化,既可以在横向的范围上推广,也可以在纵向的精深处发展,最终成为教育科学园地中的奇葩,永久地绽放,散发芬芳。

总之,特色建设是学校进行内涵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抓手,学校以特色教育为路径加强建设正成为现在很多学校管理者的共识。但我们也看到,学校特色教育只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将此基于学校整体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可以给以适当倾斜,但也需要注意适当,切不能因为抓特色而忽略或者挤压其他教育教学的空间。此外,特色建设不是形象工程,也不是校长的个人功绩,应该务实校情、尊重规律。在此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特色才是真正属于本学校的特色,才不至于显得突兀而游离于学校的教育之外。唯有如此,学校特色才可能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



热点新闻

×